二年期

計畫緣起
民國92 年國內發生SARS 疫情促成衛生福利部(以下簡稱衛福部)提出重整臨床醫師養成訓練改革計畫,於92 年7 月正式公告實施「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因應SARS 疫情醫師人力儲備計畫」,藉此逐步導正國內過度且過早專科化的住院醫師訓練制度,經過醫院及各界的支持與努力,第一階段為期3 個月的一般醫學訓練,獲致改善國內教學醫院教學氣氛、奠立一般醫學精神與理念等初步成效;第二階段於95 年度起以原3 個月訓練模式為基礎,辦理6 個月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培育一般醫學指導師資,並建立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模式及客觀公正的訪查評估制度等;第三階段於100 年度起實施一年期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計畫,提升訓練學員學習成效,培養新進醫師具備獨立醫療實踐能力。

新的醫學系六年學制從102 年開始,首屆畢業生也將於108 年畢業,經過許多專家學者討論及訓練醫院試辦後,108 年度起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將有承先啟後階段性的改變,未來新的醫師培育模式為六年醫學系教育加上二年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制度,亦將因應臺灣未來的社會需求及老年化趨勢,強化畢業後全人醫療、五大科照護、老年醫學及基層醫療等訓練,並學習跨領域團隊合作照護,奠定日後畢業後教育訓練的一般醫學基礎,以銜接專科住院醫師訓練。

二年期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計畫,於第一年以各科輪訓架構執行,保持社區醫學訓練及選修課程,讓學員認識並體驗基層醫療,且實際到各場域訓練。於第二年採內科、外科、兒科及婦產科四分組訓練,學員可依個人志向選擇組別,再次強化一般醫學照護病人的能力,同時達到此四專科醫學會認可之第一年住院醫師應完成的訓練;除了四分組訓練外,另有不分組訓練之選擇,學員有較長之選修時間可探索志向及規劃醫師職涯。

爰此,衛福部將自108 年8 月起實施二年期醫師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計畫,讓受訓醫師在臨床教師指導下學習各種常見、一般性疾病的診斷、治療與照護能力,從照護病人中學習與病人、家屬及醫療團隊成員的溝通能力、重視醫療品質的改善與醫療資源的最佳運用,養成對專業的敬重與責任感,進而配合政府衛生政策,提供民眾周全性及持續性的全人照護。

計畫目的
本計畫延續核心能力導向之醫學教育CBME(Competence –based Medical Education)精神,參酌ACGME (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 所建議的核心能力設計訓練課程及評核,包括:病人照顧、醫學知識、臨床工作中的學習與改善、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醫療專業素養及制度下的臨床工作等,強化畢業前所學習之臨床技能與知識。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