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前年疫情開始,花蓮慈院維持最高防疫規格,在急診入口處的檢傷區就會把入院的民眾做出區隔,將有症狀或染疫高風險的族群做特別處置,最大程度降低同仁染疫風險。疑似感染源的男童於三月二十八日因熱痙攣發作,被送往急診治療,由於男童同時有高熱與抽搐的症狀,加上病患年齡小,難以在治療過程中全程配合防疫規定,致醫護團隊在作緊急處置時不幸接觸感染。
三月三十一日院方接到通報後,當日被匡列者即住進防疫旅館,開始了為期十天的隔離生活。「剛收到消息時,比起不安,更多的是不解同事怎麼會確診,不知道感染源是什麼。」護理師君君表示,一名同仁馬上要轉任到病房專科護理師,前一晚下班後幾位同事簡單聚餐為他餞行,沒想到隔天就接到匡列通知。居隔期間不斷有來自醫院同仁的關心,以及院方提供的防疫茶淨斯本草飲濃縮液,供篩檢結果陰性者每日服用兩包,小靜笑著分享自己喝多了也找到訣竅了,「兌水喝越喝越順口」。
由於想不透是怎麼染疫的,在感染源尚未明朗前,君君與小靜利用通訊軟體和其他同仁交流消息,縮小排查的範圍,直到獲悉有在急診值班的兒科醫師確診,才將目標明確鎖定因熱痙攣至急診就醫、有外縣市旅遊史的二歲男童。「很快找到感染源之後,焦慮就被撫平一些。」小靜表示,自從有醫護確診、院內感染的消息傳出,團隊的壓力大增,幸好在迅速的疫調下找到了可能的感染源。
在防疫旅館隔離時,由於心理壓力過大,加上不能外出無事可做,君君坦承經常焦慮到不停拿體溫計監測體溫,一天可以量十幾二十次,還時常緊張兮兮地覺得自己發燒了;所幸最後只是虛驚一場,順利解除隔離。「除了工作,平時我們下班後只會偶爾跟同事一起吃晚餐,然後就回家休息,日常生活的活動範圍很小,移動路徑也單純。」君君表示很遺憾急診同仁造成院內感染的開端,「救治病患而染疫是誰都不願意見到的,但這就是我們的職業風險。」鑒於這次的感染事件,為了更好地應付不可控的情形,花蓮慈院也將感控措施全面升級。
自接獲護理師確診開始,花蓮慈院配合中央機關疫調,積極尋找可能的感染源,直到兒科醫師相繼確診後,迅速鎖定追蹤該名二歲童的後續狀況,避免感染範圍擴大。抗疫之路漫長,居家隔離的同仁一個個解隔,回到醫療團隊的行列中,君君表示,透過這十天的隔離經驗,對患者更能感同身受,自己並不會因擔憂或壓力而有所退卻。醫療人力吃緊,每一位解除隔離的同仁都「歸心似箭」,在確定自己可以復工後,立刻回到崗位努力,為團隊挹注堅實的力量,鎖上螺絲,讓維持著醫院運作的巨大齒輪能繼續運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