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會議廳溫馨舉行「三三來慈·莫忘一念」三十三周年慶院慶大會。
花蓮慈院同仁、慈濟各志業體嘉賓、醫療志工,以及花蓮縣衛生局局長朱家祥、花蓮縣消防局副局長吳兆遠及林武正科長、花蓮縣醫師公會理事長鄒永宏及前理事長黃啟嘉、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林俊龍、花蓮慈濟醫院名譽院長陳英和、關山慈濟醫院院長張志芳、百歲仁醫楊思標教授、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執行長劉效成、大愛台地方中心副理林大欽、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辦公室簡東源主任、慈濟大學校長劉怡均、副校長顏瑞鴻、醫學院院長楊仁宏及慈濟基金會建築委員王明德、卓明鉦與鄉親、病人及家屬,共同見證這個充滿祝福與感恩的日子。
過去一年是慈濟的豐收年,繼榮獲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SNQ國家品質標章九項標章的肯定後,在二〇一八年更囊括一銀一銅七標章。從急性醫療開始銜接社區部落守護病人健康,到不斷研發創新守護愛,讓病人能夠解苦得樂。透過慈院年108年大事記回顧影片,走入時光隧道,見證過去一整年的點點滴滴。由主持人神經內科許晉譯醫師、護理部督導林宜靜,特別感恩大愛台東部地方中心及公傳室大力協助製作院慶大事記影片。
院慶大會,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花蓮縣醫師公會理事長鄒永宏等人也送上了祝福,祝福花蓮慈院生日快樂。花蓮縣衛生局長朱家祥送上祝福也帶來三個感謝表示,花蓮慈院創立十年時,他就來到醫院服務,慶幸自己沒有姍姍來遲,所以感謝 上人創立花蓮慈院建構完善的醫療照護,照顧後山的鄉親;感謝慈濟所有的團隊,對花蓮縣衛生局的全力支援;感謝醫療法人執行長林俊龍帶領團隊在花蓮縣秀林鄉建構「健康福祉科技整合照護計畫」,今年預計在吉安鄉建構,未來希望推動到全花蓮縣。
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回想創院初期表示,篳路藍縷中有一棒接一棒的院長及醫護同仁,還有 上人的引領,慈濟人、慈濟志工一棒接一棒匯聚力量,守護慈濟醫院,朝著愛的醫療目標一步一步穩健前進。今天花蓮慈院三十三周年,三三代表無遠弗界,是慈濟醫療的愛與專業,以及以人為本的醫療宗旨,期待在未來無盡的三十三年,秉持 上人創辦初衷,莫忘那一念。
醫療法人大家長林俊龍執行長感恩地表示,一九七二年慈濟醫療志業在花蓮市仁愛街開始,直到三十三年前花蓮慈院成立,守護著花東鄉親的健康,再艱難都一路走過,三十三年後的今天,已經在花東地區樹立典範,現在醫院一床難求,是花東鄉親對醫院的信賴。這醫療人文典範,已經散布到嘉義、台中、台北,甚至全世界,如國際人醫會的足跡已經遍佈五十個國家,還有超過一萬人的志工,提供超過三百萬人次的醫療服務給貧困及需要的鄉親。期盼在這樣基礎下,更進一步醫療與人文結合的典範,擴展到其他國家,吸引更多醫療工作者加入人醫會的行列,造福更多人。
林欣榮院長表示,感恩醫護、醫技同仁及慈濟志工等等,一路上護持著花蓮慈院, 上人給花蓮慈院的目標是「人才培育,品質提升」,院內約有五成的護理人員是慈濟科技大學畢業的,非常多的醫師、護理、醫技都是從花蓮慈院訓練出去,分布在宜蘭、花蓮、臺東,為東部地區培育許多人才。林欣榮院長也勉勵全院家人們,用「愛」守護生命、守護健康,也用「愛」提升品質及創新,最重要是用「愛」照顧病人家屬,醫療還要跟上慈善的腳步國際化,用愛發揮良能。
院慶大會當天也特別表揚服務滿三十年、二十年的資深員工、十大傑出優良同仁。林欣榮院長也特別感恩同仁、慈濟志工在醫療崗位上默默付出、無私奉獻。
三十三年一路走來艱辛,醫療團隊抱著希望不停往前邁進,在院慶大會上,以微電影「我們的願景」,分享籌備近四年的複合式手術室啟用。張睿智主任特別分享,在今年二月整建專門的手術室,於六月完工,在八月已經有第一例個案,進行「經皮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特別的是手術室內,牆面上是一幅「佛陀問病圖」,是 上人親自挑選的圖樣,張睿智主任說:「進行手術時,看到這幅圖就像 上人時時提醒我們莫忘初衷」,感謝基金會與院內支持複合式平台,讓心臟內、外科可以進行更精準手術,守護花東地區民眾的健康。
「普天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普天下沒有我不信任的人……」由「花蓮慈院合唱團」真人獻唱,帶來《普天三無》、《美》兩首歌曲,在團長吳彬安副院長的帶領下,隨著陳嬥笙老師的指揮,花蓮慈院合唱團展現自信的笑容,優美的歌聲與樂聲相應和,迴盪在眾人心間。
一九七二年慈濟在花蓮仁愛街成立義診所,當時服務於省立花蓮醫院(現為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的小兒科張澄溫醫師、內科鄒永宏醫師、護理師鄧淑卿、藥劑師許鳳招是義診團隊的成員,他們也來到了現場,與大家話當年。害羞靦腆的許鳳招藥劑師分享遇見 上人是他這輩子最大的福氣。
義診的促成,護理師鄧淑卿與林碧芑兩人是很大的推手。鄧淑卿師姊分享,每次義診團隊組成有醫師兩位,護理師兩位、基本藥師一位,一共五人義診就開張了很感恩有志工菩薩幫忙義診的前置與善後,讓團隊可以安心的為病人拔除病苦。鄧淑卿師姊哽咽的說,更感動是義診醫療團隊,在醫院成立前的十五年間,沒有間斷,風雨無阻,無任何酬勞,持續的拔除病苦,真的很感動。
受到鄧淑卿與林碧芑邀約的小兒科張澄溫醫師說,一接到邀約就一口答應,利用每星期二、六的中午休息時間,十二點到下午兩點到仁愛街義診,為鄉親服務。那時的對象都是一些貧民,嚴重的疾病是無法治療,「我就跟 上人建議,現在的看診是沒有效果,最好是蓋一間醫院」,只是沒想到蓋好的醫院這麼大一間,他看到時都嚇一跳。張澄溫醫師也分享一段印象深刻的小故事,記得有一次外頭下著大雨,鄧淑卿與林碧芑兩人就淋著大雨,騎著俗稱「小綿羊」的摩托車,從花蓮市騎車到靜思精舍照顧 上人的身體,看到兩人的舉動,真的很讓人感動。
負責內科的鄒永宏醫師說, 上人悲心為廣大的貧民付出,讓他很感動,所以在一九七四年就加入仁愛街的義診活動,直到花蓮慈院成立前,都不曾間斷。而慈濟功德會對待十方善款的方式,一一記名且公私分明,不落入私人口袋,是很有公信力的團體,讓他很信任慈濟,也很感恩花蓮慈院在東部守護鄉親的健康,讓後山居民生命得到保障,很感恩。
院慶大會上,陳英和名譽院長、陳培榕副院長、王志鴻副院長、解剖病理科主任許永祥、社區健康中心主任林金蘭,分享建院初期醫護團隊的篳路藍縷。
「我是名符其實的三三來慈」名譽院長陳英和說,三十三年前,住院醫師訓練剛結束時,知道東部醫療匱乏,且認同 上人濟貧慈善及醫療理念,「貧病相生」是當時非常普遍現象,所以就從臺北來到了花蓮。陳英和院長也分享他的醫療信念,完成 上人的悲願、慈濟醫院的宗旨、醫者的使命,還有隨時記得醫療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思維作為醫療的準則。
陳培榕副院長表示,一九八六年來到花蓮慈院實習時,遇到了曾教授過他的杜詩綿院長,「當時院長問我未來想走哪一科?我說我可能會走內科」杜詩綿院長就跟講一句「不管未來走哪科,都可以來慈濟」這句一直放在心底,於是在二十六年前來到花蓮慈院,安身立命之外也發揮良能。
三十年前,解剖病理科主任許永祥的老師跟他說花蓮慈院有缺主治醫師,問他願不願意到東部服務,他回答「Yes,I do.」。許永祥說,剛來到花蓮其實很惶恐,還好台大每一星期派兩位老師前來協助,直到第八年放手讓他獨當一面,一路從惶恐到如今三十年,心理是越做越歡喜。許永祥主任分享印象深刻的臺灣第一例狂牛症,解剖過程的驚心動魄,因為只要開腦,所以從口罩、隔離衣到空調等層層防護措施都做好了,但是鋸子卻鋸不下去,所攜帶的氧氣也不夠,時間拖了兩三個小時,從早上八點做到十一點才出手術室,直說走出手術室時都快斷氣了。有趣的分享逗得在場眾人哈哈大笑,許永祥主任說,這過程中感恩很多人,也感恩顏惠美師姊,轉介很多病理解剖案例,現在慈濟病理解剖已經做到三百三十幾個,雖然每天都很忙碌,但是做得很歡喜。
「是林碧玉副總將我撿回來花蓮慈院的!」王志鴻副院長分享來到花蓮慈院因緣表示,一九九一年七月四日來報到,吸引人的原因是當時花蓮慈院有兩位很優秀的心臟外科醫師,還有一個就是林碧玉副總答應建置心導管室,所以就從國泰醫院來到了花蓮。王志鴻副院長也與年輕醫師分享,吊車尾也能成為一名教授,鼓勵年輕醫師努力學習,並以游泳來比喻,不管用什麼方法只要肯努力向前游回岸上,也能成功。
社區健康中心代理主任林金蘭說,三十三年前受到上人精神感召,而來到花蓮慈院。當時看到慈濟月刊深受 上人的理念感動,看到月刊的最後一頁在招募醫護人員,雖然自己才剛從護專畢業,但是他鼓起勇氣撥起電話報名,就來到了花蓮慈院報到。林金蘭主任說,慈院啟業前,還在精舍住了三個月訓練,也到台大學習,很感恩慈濟給他機會,讓他可以發揮自己的良能。
院慶大會上,還有一百〇 八位從全臺各地一起來祝福的醫療志工,這些志工是花蓮慈院最大的後盾,志工代表顏惠美師姐表示,做志工很快樂,天天只想著要再多付出,讓更多人快樂,病人的微笑就是志工們最大的動力。
除了花蓮慈院合唱團的表演,護理團隊由鍾惠君主任及主管走在前頭,帶著中階主管一起護持基層護理同仁,以手語演繹《生命圓舞曲》,把愛傳出去之外,同時也意味著護理傳承的精神,用心守護花東民眾的健康。
乘載著滿滿的祝福,肩負著東部醫療使命的花蓮慈院,將繼續攜手跨步,邁向第三十四個年頭,靜思精舍德勘師父也帶來精舍的祝福。德勘師父慈示,周年慶如溫馨家聚,很溫馨很溫暖, 上人稱讚醫護同仁是「妙手妙法妙人醫,活佛良醫福慧人」。期待在這救苦救難的路上,投入更多的愛與慈悲,也希望所有病苦能皆得解脫。(文/江家瑜;圖/徐玲玲、許榮輝、薛崑城、楊國濱、劉明繐、江家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