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 16 三月 2022 11:02

《醫師合心共識營》(四)醫師使命與責任

林碧玉副總在醫師合心共識營中以「守志奉道利他行」為題,讓學員了解慈濟醫師的使命與承擔。她對著學員說「慈濟醫療的使命與責任,就是諸位在發願考上醫學系成為醫生那剎那,你的想法是什麼?是搶救生命,真正做到一個守護生命守護健康的人。」

林碧玉副總從上人親自帶領訪貧說起。當年訪貧濟貧過程,發現很多家庭因病而貧,功德會開始辦義診,後來發現義診還是不夠,為徹底解決東部貧困的根源,上人決定要為花蓮建造一間醫院,希望能永久延續佛教的精神慧命,就是如今的花蓮慈濟醫院,但建院開始沒那麼順利,不只錢難找、地也難找,建院用地還一度因國防部佳山計畫被取消,後來才找到現址。

林碧玉副總指出,上人決定要蓋花蓮慈院時,慈濟會員只有數千人,每個月從數十元會費開始……,立案、找土地,就這樣走向漫漫的醫院籌建道路;然後以八億募款為目標,計畫興建一家五六百床的一級教學醫院。而當時有許多人認為這是天方夜譚(比花蓮縣政府一年的預算還多)。

幾經波折與艱辛終於動土興建醫院,卻面臨找不到醫師、護理師。雖然在啟業前已找到臺灣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杜詩棉當院長、臺大醫院副院長曾文賓擔任副院長,依然沒有醫師、護理師願意來,後來跟臺大醫院建教合作,改以指派醫師,第一位就是目前在臺北慈院的張耀仁副院長。

「後來,有一天突然一位醫師來找我,問我『您們在找醫師?』她說他願意來花蓮,那位就是陳英和(名譽)院長。」林碧玉副總指出,陳院長說他願意來花蓮當醫師,因為偏鄉的醫療很需要,他很認同上人的理念,而且他說他來就會永遠在這裡。然而當時也就只有這麼一人,內科沒有人要來,因此醫院啟業時,內婦兒科沒有醫師,內科有一位教授來兼職。

剛開始,內科來一位醫師但不久又要離開,但上人、院長和林副總等人都留不住他又找不到接任者,那病人怎麼辦?上人很憂心。林碧玉副總說,那天傍晚她又搭機去臺大醫院請求院長幫忙不成。她回想當時不知道是怎樣的走出臺大醫院,外面下著大雨,她走在中山南路,一個念頭告訴她「只要走上快車道,明天就沒有煩惱了」,當腳快要衝到快車道時,忽然有一個聲音告訴她「不行不行不行,明天報紙登出來,將置 上人於何地。」

回想當初募款及找醫師、護理及行政人員的困難,歷歷在目。林副總指出,而同時間,陳院長到花蓮,三十六年來,陳英和院長的病人中,很多都是照顧二十年以上,這就是醫療典範。

林碧玉又以皮膚醫學中心主任張中興醫師為例,張醫師帶著住院醫師作深入檢查,找出病因類肉瘤症(Sarcoidosis)的血管性類狼瘡(Angiolupoid)並對症下藥,在疾病初期就解決病人的病苦,這個案報告獲得影響指數39.89的英國期刊接受,這樣的用心,值得年輕醫師學習。。

醫院的經營最重要的就是有清楚的目標,以病人為中心,由利他出發,花蓮慈院在花蓮要立足臺灣放眼天下,所以醫療人員包括醫學教育,都要不斷精進,遺傳諮詢中心主任朱紹盈關於無語良師的論文,「解剖學課程融入與捐贈者家屬互動對醫學生的影響」是臺灣十五年來醫學教育雜誌出現的第二篇出現5.5分的最高分。

林副總希望年輕醫師把專業當作本分,如何視病如親,可以在跟大體老師的互動上有更進一步的交流,「上人給我們非常大的空間,帶領我們看寬廣的未來,也希望大醫王不要漏過任何需要幫助的人,天涯海角只要聞聲就要救苦。」

林副總也舉泌尿部郭漢崇教授為例。年輕時的郭醫師看到 上人的憂心,發願邀同學一起來花蓮,所以花蓮慈院在啟業第三年時就有十三位臺大優秀醫師來花蓮,而郭漢崇來花蓮上班第一天,也發願簽約三十年,他也是目前全球頂尖2%科學家,排行3.7萬名,在臺灣排行第七名。

林副總表示,追隨上人一路走來非常艱辛,但看到成果的時候,就回想當初臺大醫學中心有豐厚醫學專業,花蓮慈院三十多年來也正一步步走在那條路上,而且正在實踐,守舊行新、創新引航,最近「新型口服抗凝血劑(NOAC)」的論文,登上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專科醫學期刊之一《內科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就是很多年輕醫師參與一起合作。

◎慈濟醫師的形象

醫務秘書李毅分享身為慈濟醫師與病人溝通要注意那些細節,並分享以CLEAR溝通五步驟,包括「C」 Connect ,「L」Listen,「E」Empathise,「A」Ask,「R」 Review & check,建立醫師形象。

李毅醫祕以「答案就在你心中」為題指出,根據過去他處理多年的醫療爭議,整理現代醫學的四種性格,也是醫生主要面對的困境來源,包括科學性、侵襲性、密室性、權威性,其中隨著科技演進,醫療科學性越來越高,而醫師也因為越來越高的權威性,但因醫療涉及健康與生命,所以很容易受到挑戰。

李毅醫祕表示,醫病關係裡,病人常常都在忍耐,畢竟醫師有好的技術很重要。所以臨床上很多的溝通不良,在治療結果出來之前,病人與家屬都在忍耐,他們在忍耐病痛過程,同時也在等待醫師溝通的態度。如果醫師的知識、技術、經驗沒問題,為什麽要讓病人忍耐?

身為慈濟醫院醫師,怎麼塑造好形象,李毅醫祕指出,把握CLEAR溝通五步驟,「C」是 Connect ,「L」是Listen,「E」是Empathise,「A」是Ask,「R」是 Review & check,跟病人溝通困難度就會降低很多,自然就能塑造出好形象。

C是Connect,李毅醫祕指出,這個最重要。他說:「病人第一次見到你,要馬上建立連結,第一印象包括穿著、外觀都很重要,是取得病人信心的第一要件,為什麽院方希望醫師穿著儘量整齊,不是權威感,而是對病人的基本尊重,也是取得病人信心的第一要件。所以穿著與外觀、問候、打招呼,眼神接觸高度,都很重要。」

李毅醫祕指出,病人與家屬都很敏感,如果醫師能彎下腰道感恩,他們就很感激,就覺得這整個治療過程,每個人好像都變成天使。

一開始的connect連結很重要,李毅主任舉例,在醫療爭議裡面,碰過一個案例,病人說,「我不知道醫生好不好?可是為什麽他跟我對話時,他眼睛都是只看電腦?」,很多connect只建立在一個動作上,聽診器則是醫師與病人之間最重要東西,「因為他衣服翻開,你會看著他,你拿聽診器用耳朵聽他,開始產生信任,這個連結也很重要。」

第二個是 listen,李毅醫祕提醒「要聽你的病人講話,現在醫生很多是眼睛看電腦,耳朵聽病人,但病人不知道你有沒有認真在聽他講」,有句話「listen to your patient, he is telling you the diagnosis」,病人講的資訊常常是檢查沒有的,所以病人會告訴醫師需要知道的事,因為醫師是專家,當病人感受醫師願意傾聽,他們會更願意聽醫師的意見。

第三個是 Empathise同理心,醫師所有的動作,都要讓病人覺得是充滿同理心,真的希望知道怎麽解決問題。而不是怎麽處理他的病情。

A是「ask」,接來醫師可以開始發問,問他沒有講的事情,問醫師想知道的事,甚至問他最關心的事情。

最後 Review & check,李毅醫祕說,repeat before patient repeat在病人重複敘述病情前先複誦病人講的內容給他聽;這件事情很重要,能讓病人覺得醫師是關心他,然後必要的時候,可以請病人再講一次。

在學校可以學知識,在醫院內可以學技術,越磨練醫療技術可以越好,但知識、技術都有了就是一個好醫生嗎?李毅醫祕指出,其實只有五十%,另外五十%是病人的感受。所以 上人常常說「要多用心」,不是多用腦,醫學知識跟技術經驗都是有極限,最後他建議學員可以反問自己「有一天你生病了,你會想找什麼樣的醫師?你就作那樣的醫師,答案就在你心中」。

(文/陳炳宏;圖/廖文聰、黃思齊)

閱讀 32 次數

聯絡我們

地址: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7號
總機 Tel.:03-8561825 分機:9
人工掛號:03-8578600

顧客意見專線:03-8564656
服務台:03-8574885
健檢轉診服務:03-8574885

諮詢管道

美容諮詢:03-8561825分機13030
預防醫學中心諮詢:03-8561825分機12949
健康諮詢專線:03-8562016
愛滋病匿名篩檢諮詢專線:03-8463989
藥物諮詢專線:03-8574349

意見反應:help_scl@tzuchi.com.tw


訂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