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03 六月 2019 00:00
長情醫愛.莫忘那一念(二)-東非義診見苦知福勤付出
莫三比克許多民眾的病症,需要多科會診卻從來沒看過醫生,當地醫療資源嚴重缺乏,是醫師們此行共同感受。參與這次莫三比克義診,不僅翻轉婦產科醫師陳寶珠對非洲的印象,當地的災民沒有乾淨的衣服、住所,身體甚至受疾病所苦,「但看到我們臉上洋溢著如見到遠方朋友般的熱情,讓我深深感受到他們的純真與善。
跨越萬里的愛 見苦知福勤付出
◎出發了,把愛帶到地球的另一端
圖說:座談會上陳寶珠主任述說初抵莫三比克所見景象,而莫三比克是婦產科陳寶珠醫師去過非洲的第三個國家。
莫三比克許多民眾的病症,需要多科會診卻從來沒看過醫生,當地醫療資源嚴重缺乏,是醫師們此行共同感受。
走過南非、史瓦帝尼,莫三比克是婦產科陳寶珠醫師去過非洲的第三個國家。「抵達莫三比克的貝拉市後,我們搭巴士直驅帳篷區的感恩戶發放物資,眼前所見他們的住家,是在一片荒漠中,用塑膠布或是帆布搭建而成。」陳寶珠主任述說初抵莫三比克所見景象,「我們抵達前,許多婦女和孩子們已在烈日下等候,他們引頸期盼著我們的到來。」帳篷區裡的孩子天真地把泥土做成玩具把玩,大人則是忙著準備將慈濟提供的玉米粉,做成主食。「當地居民的生活,幾乎都是僅能糊口的狀態,貧富差距極為懸殊,但他們很溫和善良,對我們給予的幫助都很歡喜。」讓婦產科陳寶珠難忘當地的質樸民風。
圖說:診間裡,滿滿的都是等待看婦產科的婦女們,川流不息的病患讓陳寶珠醫師沒有休息及吃飯的時間。
即使環境再克難,也難不倒此次義診的用心。義診團隊每天清晨五點五十分集合,六點準時出發,每天比太陽早起,也比太陽晚歸,寶珠醫師開玩笑著說,「不是非洲太陽不大,是我們沒機會碰到太陽,所以我們沒有變黑。」一張張照片如實呈現義診環境的克難,陳寶珠醫師說:「我的診間算是最豪華了,還有塊布隔著,但每到天黑診間就沒電了,所以診間是黑的、我要看的病人也是黑的,要檢查的部位也是黑的……」幸好,在出發前,義診經驗豐富的院長準備了LED燈給每位醫師,這時候,這燈對寶珠醫師來說簡直是盞「明燈」,正好派上用場。陳寶珠說:「這個燈我撐了三天,因為院長只給我燈,卻沒有給我充電線,所以我只好省著用。」
診間裡,滿滿的都是等待看婦產科的婦女們,川流不息的病患讓陳寶珠醫師沒有休息及吃飯的時間,寶珠醫師笑著說:「在醫院看病很簡單,診間裡的設備一應具全,還有護理師在旁協助,幸福多了!但是在莫三比克,診間裡只有我一個人,床要自己舖,電腦要自己開,超音波要自己搬,做完超音波還要幫病人清潔,最後還要清潔垃圾、收床單、電線,才完成一天的看診。」陳寶珠醫師輕鬆地說著東非的義診經驗,內心對災民卻是相當不捨,因為需要看病的人實在太多。
左圖:林欣榮院長準備了LED燈給每位醫師,這燈對寶珠醫師來說簡直是盞「明燈」,正好派上用場。
右圖:莫三比克天主教醫院的八間手術室幾乎全毀,不僅手術儀器設備沒了,就連遮風避雨的天花板也被吹毀,看到殘破景象令人怵目驚心。
感受到非洲當地醫療資源的普及性與可近性不足,在義診期間,陳寶珠醫師還趁著空檔拜訪貝拉市最大的醫院,莫三比克天主教醫院。風災過後,莫三比克天主教醫院的八間手術室幾乎全毀,不僅手術儀器設備沒了,就連遮風避雨的天花板也被吹毀,看到殘破景象令人怵目驚心。受傷的災民僅能藉著臨時搭建了手術室,在克難的環境中接受治療,這也讓寶珠醫師感受到醫療資源匱乏的急迫性,令他相當心疼。
而最讓寶珠醫師不捨的是,當眼前的孩童,竟然罹患愛滋,當下束手無策。寶珠醫師說,莫三比克天主教醫院一個月平均接生近兩百個新生兒,卻只有一台胎兒監聽器,很多產婦都是分娩後才知道胎兒缺氧,出生後就直送加護病房觀察,就連幫產婦產檢的基本超音波也只有一台。小小的小兒加護病房裡就住了三十個剛出生的小寶寶,在悶熱的環境中,有十個是早產兒、十個是分娩時胎兒缺氧,另外十個則是因為感染需要住在加護病房觀察,其中以愛滋孩子居多。
5月19日在提卡村義診、20日拉梅中學、21日天主教大學及23日的義診,四天的義診投入,不管義診場所在戶外、在校園中,就連最後一天在首都馬普托義診,不管是醫師的把脈問診,藥劑師的配藥給藥,通通在大樹底下進行。義診的最後一天,寶珠醫師依舊是從早忙到天黑才走出「診間」。寶珠醫師說,還記得她一走出鐵皮屋,只見遠處有微弱的光源,在一片漆黑中顯得格外明亮,她走近一看,就看到三位師姊拿著手機內建的手電筒,充當燈源,讓李彝邦醫師可以順利為病人拔牙。這種大樹底下進行的看病圖,看見慈濟人醫團隊的用心與感動。
參與這次莫三比克義診,翻轉陳寶珠對非洲的印象,他們沒有乾淨的衣服、住所,身體甚至受疾病所苦,「但看到我們臉上洋溢著如見到遠方朋友般的熱情,讓我深深感受到他們的純真與善。」看到義診團包括院長、醫師、護理人員,每一天、每一刻不間斷的看診,抓緊時間能多看一個是一個,真正救人的慈悲心與使命感更讓她深受感動。
◎病人露出燦爛笑容,溫暖了牙科李彝邦醫師
圖說:當地愛滋病率很高,所以在當地為病人看牙,護目鏡、髮帽、手術衣、雙層口罩、雙層手套的備配,幾乎是全副武裝,為病患補牙、洗牙及拔牙。
醫者仁心,跨越萬里的愛,在莫三比克寫下動人篇章,來自台灣,匯聚全球的愛將持續關注這塊土地。
臉上時時帶著笑容,讓人一見就歡喜的牙科李彝邦醫師說,「上人常說弟子要『右挑如來家業、左擔慈濟精神。』這次義診前,大家也是『左打傷寒疫苗,右打黃熱病疫苗,還要口服抗瘧疾疫苗。』帶著大家的祝福,歷經飛行了二十四小時,在香港、約翰尼斯堡轉機,最後再搭小飛機終於抵達莫三比克貝拉市。」首度踏上非洲土地,付出同時,也為當地民眾覺得不捨。
瘧疾,愛滋病在當地都屬流行病,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生病了。李彝邦醫師說,出發前就聽說當地愛滋病率很高,其實他不太相信,結果他問了寶珠醫師怎麼確認,寶珠醫師說,「因為我要內診,所以我每個病人都會詢問,結果十個病人中,有六個是HIV患者。」所以在當地為病人看牙,護目鏡、髮帽、手術衣、雙層口罩、雙層手套的備配,幾乎是全副武裝,為病患補牙、洗牙及拔牙。
圖說:李彝邦醫師說,當地的「國民住宅」其實就是茅草塗泥房,空氣流通、光線充足,遇到下雨時就是用黑色塑膠袋充當遮雨棚,暫時擋風遮雨。除了茅草房外,走進村內大部分都是「新磚塊」砌成的房子,因為舊房子已被大水溶成沙堆。
走入村落,眼前所見,都是病苦。義診的第二天,大隊來到拉梅高村(Lamego)為有老弱婦孺的家庭送來應急物資。李彝邦醫師說,當地的「國民住宅」其實就是茅草塗泥房,空氣流通、光線充足,遇到下雨時就是用黑色塑膠袋充當遮雨棚,暫時擋風遮雨。除了茅草房外,走進村內大部分都是「新磚塊」砌成的房子,因為舊房子已被大水溶成沙堆,有能力的家庭,可以做泥磚重蓋,沒有能力的只好繼續住在帳篷區內,忍受高溫、悶熱的惡劣環境。所以大家響應的「一磚三塊三,共砌大愛屋」募心募愛活動,幫助東非災民重建家園,真的很有意義。
「最歡喜就是病人的壞牙換成好牙,看到病人歡喜的笑容。」李彝邦醫師說,對當地居民來說,也許這輩子,就這麼一次機會,能和醫生碰上一面。因此在最後一場義診時,台北慈院牙科部夏毅然主任與李彝邦醫師,不忍讓等候治療牙齒的鄉親失望,兩人說好無論多晚,都要撐下去看完。李彝邦心有所感,「離開前,災民們一直跟我們說感恩,可以感受到當慈濟帶著愛去關懷的時候,也許我們得到的回應是一個微笑,但這個微笑會常常惦記在我們的心中。」在牙科,病人露出燦爛笑容,溫暖了醫師。
圖說:李彝邦醫師說,對當地居民來說,也許這輩子,就這麼一次機會,能和醫生碰上一面,台北慈院牙科部夏毅然主任與李彝邦醫師,不忍讓等候治療牙齒的鄉親失望,兩人說好無論多晚,都要撐下去看完,病人露出燦爛笑容,溫暖了醫師。
◎護理磚情建家屋 乎你有厝愛非揚
東非援助行動已經啟動長期計畫,眾人發願同心協力,不僅是重建家園,更要一起「翻轉東非」。花蓮慈院護理師響應援建東非三國「一磚三塊三,共砌大愛屋」募心募愛活動,獲得許多單位的熱烈回響。鍾惠君主任說,護理同仁製作愛心奶酪、拿出自家栽種的幸福芭蕉、甚至專科護理師團隊、輕安居團隊拿出每天一點一滴的愛心竹同響應,短短幾天就募得約24棟磚房,讓愛心磚屋漸漸形成一個愛心部落。
圖說:花蓮慈院護理師響應援建東非三國「一磚三塊三,共砌大愛屋」募心募愛活動,獲得許多單位的熱烈回響。
左圖:來自中國大陸貴州省的王開盛師兄(左)也透過網路捐款,響應一棟磚房。每一個付出愛心的舉動,都足以讓人暖心。
右圖:因暫時性腦缺血中風從東莞回台就醫的台商黃銘德師兄(右),聽完醫療團隊的分享後,相當感動,慷慨解囊一棟磚房助非洲。
「愛在非揚」只是起點,不會停歇。醫師們在院內分享義診時的見聞,當時做不到的無奈,化作實際的行動,募心募愛,希望能成為災民重建家園,有力的後盾。因暫時性腦缺血中風從東莞回台就醫的台商黃銘德師兄,聽完醫療團隊的分享後,相當感動,慷慨解囊一棟磚房助非洲,還有來自中國大陸貴州省的王開盛師兄也透過網路捐款,響應一棟磚房。每一個付出愛心的舉動,都足以讓人暖心。
「我們在台灣很幸福,看到東非三國不幸遭遇災難,慈濟人要發揮力量,一起點燃明燈,照亮黑暗的非洲大陸。」林欣榮院長表示,得知伊代氣旋重創東非後,花蓮慈院就積極響應募心募愛活動從不間斷,像是社會服務室顏惠美師姊每天都在大廳募心募愛,母親節時醫院合唱團在大廳音樂愛灑募心募愛,希望能募集眾人的愛心,盡自己的能力,幫助莫三比克、辛巴威及馬拉威三國能重建家園。林院長感動的說:感恩大家千里傳愛,送愛到東非,當地的志工也會努力,把大家的愛傳出去。(文/彭薇勻;攝影/慈濟基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