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各梯學員在進入擬真模擬情境前,先進行筆試測驗,並由同仁大致介紹流程。
右圖:運用I-Stan(無線高階電子假人)模擬病人生理反應,訓練臨床緊急應變的處置。
內科種子團隊 臨床擬真模擬教學
內科加護病房在二○一四年獲得醫策會第十五屆醫療品質獎擬真情境獲得銅牌後,得到極大的鼓勵,後續更去加強各個構面,包括團隊合作及溝通技巧,雖然第十六屆沒獲獎,但也讓單位同仁們進而調整思維,於二○一五年底派出五位種子師資參與TRM(團隊資源管理)課程,並持續參加醫策會競賽。十月十二日上午在花蓮慈院大愛六樓,教學部臨床技能中心舉辦內科的擬真情境訓練,此場次由內科加護病房舉辦,從上午八點十五分開始報到,共八梯,一梯時間限制在十五分鐘,另外五分鐘由評分老師回饋問題以及聆聽學員對此活動的想法。
本次臨床模擬教學教案,模擬主題為加護病房休克處置,每一梯約有三到四位護理師合作照顧病人,共八梯,時間是十五分鐘的臨床照護以及五分鐘的回饋分享。擬真教案團隊共有十四位醫護同仁,包含評分老師、恢復每梯場地的場佈人員、攝影以及扮演I-Stan病人,因為I-Stan只能擬真生理現象,需有一名模擬假設病人可能會說的話、抱怨及對疼痛的反應。
內科加護病房陳惠蘭護理長說,「內科加護病房新進人員大部分沒受過急重症的訓練,運用擬真情境可以讓她們熟悉臨床技能及應變,同仁的成長很多,另外,醫療溝通上難免有情緒,醫護之間要一起成長,敢於指出錯誤的部份,擬真模擬情境提供了一個良性溝通的平臺,讓彼此了解都是建立在病人安全上。」
當日情境模擬為:「一名四十五歲女性,有貧血及酒精性肝硬化現象,近五年常因吐血及解黑便入院,家庭支持系統差,此次因大量血便入院……。」在模擬情境練習當中,設計了一些陷阱題,像是陳威佐醫師在上導管時,要求需要十公分的中央靜脈導管(CVC),旁側護理師需用經驗判斷此公分數是否適宜,或是出現備品當中有破損的約束帶,不僅考驗臨床團隊的應變外,評分老師也在一旁觀察團隊是否有做到病人隱私、工作分配及使用高警訊藥品的正確性。
左圖:每一梯團隊進來先由主護進行交班。
右圖:此次模擬教案在休克評估,教案團隊布置了不少陷阱,包括下錯醫矚、劑量過高等等。
擔任評分老師的陳惠蘭護理長、戴佳惠副護理長、陶霈瑜副護理長、尤麗瑜護理師,透過約束、高警訊用藥、團隊合作及輸血四大項進行評分指導。惠蘭護理長強調:「現場模擬的狀況都絕對不是假的,要當成真的病患在照顧。」前來參與的同仁,還有剛結束大夜班就前來進行模擬訓練,可能因為太過疲累忽略一些細節,惠蘭護理長提醒,「難以避免這種很累的情況,所以團隊要互相提醒,才能提高病人安全。」
左圖:評分老師就四大項一一解說,包含約束、高警訊用藥、團隊合作及輸血,參與擬真情境訓練的同仁也肯定此訓練對自身在臨床上的幫助。
右圖:教案團隊在每一梯結束後,把握下一組進來前的五分鐘迅速恢復場地。
現在很多文獻上都有提到擬真教育情境的正面效果,花蓮慈院今年內科加護病房在第十七屆醫療品質獎—擬真情境類競賽獲得潛力獎,葉秀真副主任說:「既然醫院有這樣的資源跟設備,就希望護理同仁能善用。內科加護病房已經培養了一批教案團隊種子,教案如何寫、如何去運作,都需要一群人共同集思廣益去思考,到底甚麼是臨床上需要關注的議題,如何將臨床照護過程那麼長的故事,濃縮成這短短十五分鐘,都是這一群種子老師背後的付出。」(文╱醫療法人文傳室吳宜芳,攝影╱醫療法人文傳室羅意澐)
◎擬真情境教案團隊十四名:
醫師:陳威佐
主管:陳惠蘭、陶霈瑜、戴佳惠
教案寫作:察芳瑜、尤麗瑜
場佈:陳瑋婷、蔡至涵、姜學婷、察芳瑜、尤麗瑜
操控儀器:徐菡妤、許凰珊、李琯棻
攝影:姜學婷
總務:邱齡萱
文書:邱齡萱、游淑幀、許凰珊
週三, 19 十月 2016 00:00
內科種子團隊 臨床擬真模擬教學
內科加護病房團隊自二○一四年在醫策會第十五屆醫療品質獎擬真情境獲得銅牌後,獲得極大的鼓勵,進而引發了興趣,後續積極投入培育種子老師,擴及至全內科加護病房,讓所有護理同仁都能有機會運用I-Stan增進臨床反應及團隊合作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