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整就是心臟跳動不規律,太快、太慢,或忽快忽慢,都是不好的現象。其中又以心室上頻脈、心房撲動、心房顫動較常見。根據統計,臺灣每年有近25萬人飽受心房顫動之苦,民眾卻普遍對心房顫動較陌生,延誤就醫黃金期,導致嚴重後果。二十日上午,花蓮慈濟醫院特地邀請來自美國經驗豐富的Dr. Wilber Su指導,與謝仁哲醫師、蔡文欽醫師、張懷仁醫師為病人進行心房肺靜脈冷凍氣囊消融術。
圖說:在美國經驗豐富的Dr. Wilber Su的指導下,謝仁哲醫師、蔡文欽醫師、張懷仁醫師分別為三位心房顫動的病人,進行心房肺靜脈冷凍氣囊消融術。
七十六歲的余女士生活正常,沒有不良嗜好,身體沒什麼毛病,健康檢查的各項數值也都正常,只有輕微的高血壓。直到三年前,她開始感覺到喘、心臟不舒服等症狀,脈搏常常無預警地快到一分鐘一百九十下,感覺到吸不到氧氣、頭暈。發病後,她便到心臟內科謝仁哲醫師的門診求治。
初期,余女士只要吃一顆抗心律不整的藥物就可以控制病情,症狀也隔了一段時間不曾發作,直到一顆藥物控制不了,每聽到「怦!怦!怦!」的快速心跳聲,她開始恐懼,症狀發作時就會全身無力,讓她好幾次都跑急診求助。甚至有次在家族旅遊中,在郵輪上心律不整的症狀又無預警的發作,在電梯中昏倒,幸好經過休息後,脈搏才又恢復正常,嚇得她再也不敢出遠門。
另一位深受心律不整之苦十多年的劉先生,六十二歲的他為了改善心臟「烏白跳」的症狀,花東地區的大醫院小診所全跑遍了,藥不僅越吃越多還是無法改善不舒服的症狀,發作時,全身無力,無法做任何事情,今年七月還發生輕微的腦中風,「沒有明天」的感覺讓他整天都很鬱悶。當蔡醫師建議他做冷凍氣囊消融術時,讓他決定試試花蓮慈院新引進的新術式,能一次解決「心頭患」。
左圖:Dr. Wilber Su(右一)與黃水坤教授(左起)、蔡文欽醫師、張懷仁醫師經驗交流。
右圖:心臟內科王志鴻副院長(中)特地前來關心。
心房顫動是常見的心律不整,會導致中風、心臟衰竭,增加死亡風險。而引起心房顫動最主要的原因是有很多的電流訊號,在心房內亂跑,使得心臟收縮不規則,造成心律不整。蔡文欽醫師說,就像跑操場一樣,迴路型心律不整就是電流亂跑,跑到不該跑的跑道,所以將其他跑道封住請他走該走的路;但心房顫動是電流不走跑道,卻在操場內隨意亂竄,余女士就是因此深受其苦。
對於心房顫動病人治療的主要方式為藥物控制及電氣燒灼術兩大類。而最新引進的冷凍氣囊消融術與電氣燒灼術在原理上略有不同,但目的都在消除肺靜脈中不正常的電氣反應。蔡文欽醫師說,冷凍氣囊消融術就是利用冷凍的原理,在肺靜脈與心房的交界點,用冷凍低溫的手法畫出阻絕線,將肺靜脈內不正常的傳導線路截斷,將近百分之九十的人可以治癒。
而且冷凍氣囊消融術只需要局部麻醉,手術時間約二小時,與電氣燒灼術的四、五個小時相比,不僅耗時較短,一般術後1-3天即可返家。蔡文欽醫師表示,只要罹患心房顫動,藥物治療無效或效果不彰,以及產生嚴重副作用如心臟衰竭的患者都可考慮這樣的治療方式。
◎輕忽警訊 易中風心衰竭
以心房顫動來說,病人由於長期心臟不正常跳動,心跳忽快忽慢,心房喪失收縮功能,血液容易在左心耳內留滯形成血栓。蔡文欽醫師表示,一旦血栓剝落跟著血液流到腦部及其他部位,就可能引發腦中風或是肢體動脈栓塞。如果病人沒有做好抗凝血藥物初級預防的話,特別是心房顫動病人發生中風的機率比常人多五倍,其中又以高齡病人是最主要的高危險群。
心臟內科王志鴻副院長表示,因受限於健保無法完全給付,須自付部份費用,加上擔心手術風險,國內心房顫動病人接受冷凍氣囊消融術的比例仍然偏低,尤其在東部地區。花蓮慈院近幾年在心律不整及心房顫動方面,積極投注人力與資本,已成為東部心律不整及心房顫動介入治療之重鎮,更能嘉惠東部病人。
週四, 21 十二月 2017 00:00
一緊張就心跳200 冷凍氣囊消融術不再心慌慌
「心臟會突然噗通『烏白跳』、又快又亂,還會胸悶、顫抖、喘不過氣……。」小心,可能是心房顫動的徵兆!花蓮慈院近年開始致力於心房顫動的介入治療,心臟內科團隊在今年底引進冷凍消融儀,是東臺灣領先可以提供冷凍氣囊消融術的醫學中心。心臟內科蔡文欽醫師表示,心房顫動的病人經過冷凍氣囊消融術或電氣燒灼治療後,有機會可以停掉抗心律不整藥物,或減低劑量,改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