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無瑕的肌膚,是新生命的期待與喜悅!然而,有些新生兒的臉上或身上卻會出現暗紅色,醫學上稱作「血管瘤」的胎記,也俗稱「床母做記號」、「天使的印記」。臺灣血管瘤治療專家、國泰醫院整型外科陳明庭教授表示,血管瘤在嬰兒時期最常看到,是一種血管內膜的腫瘤,雖然多為良性,但民眾常因不曉得血管瘤可透過藥物治療、藥劑注射、雷射等方式治療,或是礙於所費不貲的治療費用,而任憑病情惡化。因此,特別在花蓮慈院舉辦血管瘤義診,為花東地區的患者提供更專業的醫療諮詢、普及的教育宣導以及完善的治療管道。
圖說:血管瘤義診由國泰醫院整型外科陳明庭教授(左)、花蓮慈院整形暨重建外科李俊達主任(右)
等醫療團隊為民眾悉心問診。
血管瘤義診由陳明庭教授、花蓮慈院整形暨重建外科李俊達主任等醫療團隊為民眾悉心問診。義診現場同時設有三個攤位,讓等待看診的民眾,能更認識血管瘤,有臺大醫院整型外科戴浩志主任、國泰醫院李建智醫師醫師分享的「血管瘤認識」講座,說明血管瘤的種類及不同治療方式的選擇與治療過程;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社工員透過繪本與童書,讓小朋友了解血管瘤的病症與正確的醫療觀念;資生堂社會關懷美容中心的美容顧問,分享「修飾化妝諮詢」,藉由簡單的化妝品協助病人遮蓋臉上的印記,增進社交活動信心。
左圖:資生堂社會關懷美容中心的美容顧問,分享「修飾化妝諮詢」,藉由簡單的化妝品協助病人遮蓋臉上的印記,
增進社交活動信心。
右圖: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社工員透過繪本與童書,讓小朋友了解血管瘤的病症與正確的醫療觀念。
圖:臺大醫院整型外科戴浩志主任(左)、國泰醫院李建智醫師醫師(右)分享的「血管瘤認識」講座,
說明血管瘤的種類及不同治療方式的選擇與治療過程。
「很擔心孩子長大後會在意臉上的胎記,更擔心他會被同儕排擠。」今年四歲的吳小弟,出生時臉上長出部分細毛,之後轉為暗黑色印記,隨著年紀增長,顏色越來越深,範圍越來越大,幾乎占滿半張臉蛋,憂心的爸媽還曾經讓孩子多曬太陽,想著曬黑就看不出來印記,沒想到反而更加明顯。經由陽光基金會的轉介,爸媽帶著吳小弟來到花蓮慈院參與此次血管瘤義診。「聽完醫療團隊仔細的分析與建議,我們達成共識,決定下周就讓孩子開始接受治療。」吳小弟的爸媽說,感恩此次義診的舉辦,讓他們終於能安下心,更開心往後能就近在花蓮慈院接受治療,免去北上治療的舟車勞頓。
花蓮慈院整形暨重建外科李俊達主任表示,血管瘤為嬰兒時期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可能發生在身體的任何一個位置,大部分長在皮膚。大多數的血管瘤主要影響外表,但如果長在較重要部位可能影響生理功能,例如長在眼皮就可能影響視力,長在呼吸道內就可能影響呼吸,長在口腔內就可能影響進食,長在肛門就可能影響排便。 李俊達主任也提醒,血管瘤非單一門診能夠治癒,醫療範圍涵蓋甚廣,及早診斷、判斷血管瘤種類與治療方法,除了能把握治療的黃金時期,也能盡快找出適合的治療方式,幫助孩子快樂成長、活出自信的人生!
週一, 25 九月 2017 00:00
血管瘤義診堅強陣容 陪伴患者活出自信人生
「我臉上黑黑的這個是『胎記』,但是我不會不喜歡它。」四歲的吳小弟,童顏童語的描繪著臉上幾乎占滿半張臉,在醫學上稱做「血管瘤」的暗黑色印記。為了增進民眾對血管瘤的疾病認識,並提供醫療諮詢與資源,花蓮慈濟醫院與慈濟東區人醫會、陳明庭血管瘤基金會、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資生堂社會關懷美容中心,於二十四日下午在花蓮慈院美容中心門診舉辦血管瘤義診。為三十位與會民眾提供義診服務,並分享「血管瘤認識」、「修飾化妝諮詢」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