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最後一個治療方式。為了推動更精準的手術,花蓮慈濟醫院率先在臺灣引進二代晶片,進行「指向性深腦刺激手術(DBS)」,今年已經累積超過十例個案。九月十九日上午舉辦成果發表會。
花蓮慈院神經功能科主任陳新源表示,人的大腦是很精密的組織,每個小小的部位都有著不同功能,傳統DBS晶片放進大腦後,會持續對周圍的腦組織進行放電,現在的二代晶片在進行放電的同時,還可以選擇方向。有別於以往的晶片是360度環狀放電,而二代晶片設計從三個方向進行放電,可以同時放電或者只有朝其中一個或二個方向放電,讓放電治療更加精準,針對腦部異常的位置,增加的不光是手術的精準度及效果,還有病人的安全性。
陳新源主任表示,從臨床治療成果來看,指向性電極在提升治療效果的同時,精準放電可以讓放電量更小,又能有效減少藥量、減少副作用,延長電池壽命。目前統計接受指向性DBS手術的病人,平均可以減少近四成的藥量,可以明顯減少藥物費用及副作用,而且二代晶片組的線材更細,延展性更佳,可以減少病人在植入後的異物感。新一代無線遙控的調控模組,設定有醫護調控與病人自我調控兩種程式,透過平板或配對的手持智慧裝置,只要會用智慧型手機的人,都可以輕鬆了解晶片運作的情況。此外還設置有低電量的提醒,讓醫療團隊與病人都能隨時掌握身體即時情形,避免有突發狀況的產生。
自2002年以來,花蓮慈院已成功完成超過兩百五十例DBS手術,並協助國內外九家醫學中心完成其首例DBS手術。臨床治療之外也開發全台唯一的巴金森登錄系統,還有執行相關研究與臨床試驗。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表示,醫療的進步是不光是守護生命,更要努力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
「五年前通過可以給付電池,五年後終於全部通過納入給付。」對許多病人來說,要進行DBS手術要克服的一個問題,就是自費負擔費用高昂,為了讓更多病友能受惠,林院長特別感謝陳新源主任的大力推動,也帶動各界人士努力,促成中央健保署在2019年八月一日公布,將DBS手術全線材都納入健保給付項目。造福了包含六十四歲的巴金森病友楊先生在內的巴金森病友。
三十四歲那年發病的楊先生,2004年就曾經到花蓮慈院進行評估,但是考量到身體狀況吃藥效果還有一定的療效,且當時的手術費用高昂,遲遲未能下定決心,等了十五年後,終於等到手術納入健保給付,所以,也在近日重新接受評估。楊先生表示,自己是從事電器相關工作,一開始發病的時候症狀出現在左手,左手顫抖到無法鎖螺絲,看了幾家醫院後找到花蓮慈院陳新源主任。
在陳新源主任與醫療團隊的努力下,楊先生很少見的光靠吃藥走過了三十年,但加重的藥量與藥物帶來的異動等副作用,對楊先生的生活還是帶來了困擾。其實楊先生在十五年前就曾經做過手術評估,但高昂的手術費用真的是一大困難,感謝現在健保把手術納入給付,很希望能跟陳主任多了解手術的細節,給自己一個機會。
除了巴金森氏症以外,目前已被認可的DBS適應症還包含有肌張力不全、原發性顫抖與頑固型癲癇。陳新源主任表示,未來希望這三個適應症也能納入健保的範圍,尤其是肌張力不全,因為目前臨床上大多數肌張力不全的個案都是小孩子,而且研究指出,經過DBS治療過後的兒童,腦組織有很大的機會可以獲得修復,這對他們的人生將是非常大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