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濟醫院與三顧初步合作,藉由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及骨髓移植核心實驗室的經驗,協助收集免疫細胞,並將朝建置臺灣免疫細胞資料庫發展。
癌症死亡人數持續向上攀升,去年多達五萬人。面對癌症治療的極限,2018年出現了治療的新曙光,衛生福利部於同年六月,發布「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特管法)修正條文,開放了細胞治療,適用對象包括自體免疫細胞治療,用於標準治療無效的癌症病人與實體癌末期病人等六項細胞治療項目。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成立至今已二十七年,是全臺唯一骨髓資料庫,志願捐贈者資料累計超過四十五萬筆,提供三十一個國家地區骨髓與周邊血移植超過五千八百例,花蓮慈院也設有全臺最大的周邊血及骨髓幹細胞收集實驗室。
花蓮慈院研究部副主任馮清榮博士指出,花蓮慈院具備成熟的細胞儲存經驗及完整的流程,未來可透過與三顧合作建立免疫細胞資料庫來研究,或許能找出超級捐贈者,使用預先儲存的免疫細胞去造福更多病人,這也是規畫建立臺灣免疫資料庫的初衷,且癌症免疫療法受到全球高度關注,統計至2019年為止,全球執行的臨床試驗案中,免疫療法就居冠,癌症相關治療就占了62%。
「身體免疫系統良好,能降低癌症的發生,除了控制外來的細胞,也能清除癌細胞」三顧技術長劉恆宇指出,若能趁早調控免疫系統或是儲存免疫細胞,就能降低罹癌風險。
劉恆宇指出,用於治療血癌的周邊血,除了有幹細胞外,還有免疫細胞,因為周邊血中的單核球細胞(PBMC)可以進一步轉變為T細胞、B細胞、NK細胞及樹突狀細胞(DC),透過預先儲存免疫細胞,若未來新的治療有需要,就能即時使用。
劉恆宇說,雙方合作主要是花蓮慈院在周邊血收集及骨髓移植核心實驗室已累積豐富經驗;三顧除了提供免疫細胞儲存,也提供檢測的服務,有計畫儲存免疫細胞的民眾,可到花蓮慈院或其他合作的醫療院所抽血,血液送到三顧後,建置在免疫細胞庫之外,也同時與科技公司合作,進行檢測數據儲存分析,就可以知道免疫細胞的健康程度。
劉恆宇指出,三顧已獲得衛福部核准為人體細胞組織優良操作規範(GTP)細胞製備場所,而三顧實驗室不僅能製造不同細胞,甚至在儲存、製造過程也獲衛福部查驗通過,擁有高規格認證、跨國的技術、優先使用最新細胞產品、儲存在國際認證場所等優勢,並以發展精準有效的細胞治療為使命,致力幫助民眾找回最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