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心愛蔓延 溫馨醫病綿延不盡
醫療妙手妙法,翻轉了無數人的生命。每一場動人的醫病情,都見證了醫療團隊的專業、用心,令與會者滿心感動,更讓人看到充滿期望的願景。
◎難行能行走好路
左圖:復健部團隊,示範傳統學步車,演出患者要重新站起,需要三位物理治療師協助,矯正步伐外,還得時時叮嚀。(圖/許榮輝)
右圖:今年七月引進行走復健機器人,上下機只要一人協助就可以,重複性大量的訓練,加速患者恢復行走的能力。(圖/楊國濱)
「腳踏實地」是許多中風、脊椎損傷與動作障礙疾病患者的夢想,為了幫助病人能更快更好的恢復,花蓮慈濟醫院復健醫學部結合智慧醫療的概念,今年七月引進創新的行走復健機器人。復健醫學部主任梁忠詔表示,在科技的協助下,不光是希望能讓病人主動式參與復健,安全性、有效性都是團隊考量重點。
圖說:復健醫學部主任梁忠詔分享「行走復健機器人」。(圖/楊國濱)
傳統下肢復健,要從練習站立開始,等到狀況穩定之後,再由治療師協助在平衡木間進行移動,之後才會進入由兩到四位治療師協助,實際上跑步機進行行走復健的階段,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很多挫折,所以,身體與心理的復健同樣重要。在院慶大會上,復健科團隊示範傳統學步車,演出患者要重新站起,需要三位物理治療師協助,其中兩位得蹲著,一步一步矯正步伐,另一位站在後方,不斷提醒病人姿勢要正確。今年七月花蓮慈院引進創新的「行走復健機器人」,上下機只要一人協助就可以。腦幹出血導致四肢無力的翁先生,在接受行走復健機器人復健之後,十公尺行走測試從70秒縮短到46秒,復健效果明顯。
旁人攙扶平衡木只能走幾十步,跑步機復健大約走幾百步,但是由機器外骨骼輔助個人化高重複、高強度的步態訓練,可以走上千步!加上給病人的安心與信心,能鼓勵病人主動參與復健;更重要的是實際站立行走的訓練方式,能為病患帶來正向心理激勵,這三點能促進神經重塑,讓病人有機會早日恢復行走。復健部主任梁忠詔說,患者都希望躺在床上越短越好,能站起來越早越好,能走路越快越好,這三個願望,行走復健機器人都可以達成,不只結合智慧醫療的概念,還能節省人力,讓病患在復健時更安心,加速的朝腳踏實地邁進。
◎醫愛無國界
左圖:許文林副院長(中)分享國際醫療,與菲律賓、史瓦帝尼跨國合作。(圖/許榮輝)
右圖:林欣榮院長(中)與第一對連體嬰慈恩、慈愛(後中)還有第三對連體嬰珍妮、潔妮(院長抱)相見歡。(圖/彭薇勻)
腳步走得穩,再來就是邁向國際。
從二O一五年起,花蓮慈院服務各國的病患量,逐年增加。許文林副院長說,今年花蓮慈院的國際醫療有兩大任務,一是協助南非史瓦帝尼,解決孕產婦及新生兒死亡率高的問題,同時增加產檢率,配合當地志工做往診、愛灑。協助代訓的護理部副主任鍾惠君、婦產部黃琦與林倩伊護理師,在今年七月前往史瓦帝尼訪察,實際去看看了解當地需求,提升該國孕產婦及新生兒保健效能。
另一任務是配合衛生福利部新南向政策,積極推動一國一中心的任務,以菲律賓為主要合作國家,發展醫療產業合作計畫。近年來花蓮慈院醫療團隊也在菲律賓黎剎省聖馬刁鎮進行肺結核與狂犬病的防治,並簽屬國際醫衛合作協議外,今年八月初進一步與菲律賓聖托斯醫學中心、中華崇仁總醫院、菲律賓骨科醫院三家醫院簽署合作備忘錄,建立雙方提升臨床技術、創新研究的合作計畫,提升醫療品質,特別是骨髓移植、幹細胞治療、中西醫合療、活體肝臟移植、眼科手術、高難度關節矯治等,也期待透過雙方合作備忘錄的簽署,開啟台灣與菲律賓國際醫療交流。
日前,林欣榮院長在菲律賓馬尼拉靜思堂舉辦健康講座分享,分享3C預防顧健康以及最新幹細胞再生醫療及惡性腦瘤標靶新藥的臨床研究外,還有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李啟誠從血癌治療談起,並帶來最新的幹細胞免疫療法。座談會中,得知花蓮慈濟醫院要來菲律賓辦健康講座,特地與太太趕來參與。高先生的十六歲兒子,三年連罹患白血病,目前正在醫院接受化療,除了了解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配對的流程,也希望能與台灣血液腫瘤專家商討兒子接受骨髓移植的可能性,讓治療效果更好。
另一位個案是菲律賓 14歲少女薇洛妮卡(Veronica),外表跟一般人沒什麼兩樣,但仔細一看,會發現她胸部到肚臍間異常隆起,原來少女的肚子上多長出「一雙手」。這雙手源自薇洛妮卡的「雙胞胎」手足,由於發育不良寄生在薇洛妮卡身上 肚子多長一雙手的少女。在慈濟菲律賓分會的接引下,兩位個案之後將會到花蓮慈院接受手術及治療。
林欣榮院長此次的菲律賓行,還與花蓮慈院的第一對、第三對連體嬰慈恩、慈愛及珍妮、潔妮相見歡。看到他們如今健康的長大,讓現場的人都很感動,慈恩、慈愛還發願一位將來要當醫師、一位要成為護理師,要發揮良能,守護生命。目前花蓮慈院國際醫療服務了三十一個國家的患者,林欣榮院長說,「我們發小願,走向國際化,每天一步一腳印把它完成」,大家要跟緊 上人的腳步,慈善足跡遍布九十六個國家,相信眾人秉著這分心,一定可以發揮無比的力量。
◎創新研發突破極限
左圖:魏勝雄醫師(中)與家人一起到現場感謝林欣榮院長(左二),孫女魏鼎軒(左一)代表他,念出感謝信。(圖/許榮輝)
右圖:魏勝雄醫師(中)見到救了一命的林欣榮院長(右一),多次淚水潰堤。(圖/許榮輝)
來自彰化縣永靖鄉,今年七十四歲的魏勝雄。他不僅是位中醫師也是長期護持中區人醫會的人醫,幾年前曾經發生兩次小中風,但靠著吃藥、針灸、復健,恢復狀況很好,還可以騎腳踏車四處遊山玩水,隨著中區人醫會走入偏鄉行醫。
二O一六年十二月某日,魏勝雄三度中風,右手右腳無法自主行動,記憶力變差。這段期間,妻子劉美黛帶著他四處尋遍名醫,只要是一有朋友介紹,哪個地方有不錯的醫院,或是聽到哪邊有醫術高明的醫師時,他們一定都會去「試試」,即使路途遙遠,甚至一次拿藥必須花上幾十萬的醫藥費,他們也都想嘗試看看,只要病況能夠得到改善,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為了讓父親重拾健康,兒子魏首任還上網搜尋了關於中風最新的治療方式,發現目前國外有針對幹細胞療法治療中風,讓他對幹細胞治療相當有信心,想要帶父親前往美國接受人體試驗治療。當初在網路上搜尋的時候,結果發現所搜尋到的醫學期刊文章之中,幾乎每篇的作者群之中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Dr.shinn-Zong Lin,也就是花蓮慈院神經外科的林欣榮院長。因此一家人決定尋求林欣榮院長的協助。林欣榮院長用最新的幹細胞技術進行治療,是全球第一例,將自體脂肪幹細胞腦內移植手術。
二O一七年十月十七日,魏勝雄來到花蓮慈院準備接受第一階段的脂肪抽取,由整形暨重建外科部李俊達主任與吳孟熹醫師進行手術,從腹部抽取五公克的脂肪,交給國璽幹細胞公司進行培養1CC,約一億單位的幹細胞。三周後,由林欣榮院長、一般神經外科主任邱琮朗以及神經外科蔡昇宗醫師,為魏勝雄進行自體脂肪幹細胞移植。林欣榮院長表示,移植手術只有局部麻醉,病人在過程中神智清醒,病人的頭骨被鑽一個小洞,接著把一億單位的幹細胞注射進中風受損的區域,啟動中風受損的大腦迴路快速再生。
圖說:院慶大會結束後,林欣榮院長帶著魏勝雄一家人回到靜思精舍,感恩上人。
在院慶大會上,他與家人來到現場,孫女魏鼎軒代表他念出感謝信。「中風的手腳透過積極練習,比以前有力氣了,感恩上人及林院長等醫療團隊,在這裡我要再次發願,等我手腳靈活,俐落一些,會再回到環保站,為地球奉獻,更期望能再回到人醫崗位,以自身見證,來守護大家的健康。」魏勝雄醫師見到讓他恢復生活品質的林欣榮院長,多次淚水潰堤,直說謝謝。
魏太太劉美黛開心地說,看到先生終於可以站起來,她開心地整晚睡不著。魏醫師也開心地說,他會越來越好,謝謝大家。因為有創新研發突破極限,讓更多患者有了一線生機,眾人也用掌聲,為魏勝雄補氣,期待他能早日回歸人醫的行列。
◎為病人把尿的醫師
左圖:陳威仁(左二)與妻子郭錦香(中)還有兩個女兒一家特地從台南來到花蓮感謝郭漢崇醫師。郭錦香哽咽地說,謝謝郭漢崇醫師救了他們全家。(圖/許榮輝)
右圖:郭漢崇醫師(中)鼓勵後進,在慈濟安定下來,學習 上人始終不懈的精神,來完成在慈濟在花蓮醫療的志業。(圖/楊國濱)
「我很願意和大家一樣,在慈濟世界裡成為一條很堅強的根,共同讓慈濟世界裡的這棵樹,長得更茁壯,庇蔭更多眾生。」三十年前泌尿部主任郭漢崇醫師發心立願,在這條路上堅持不懈,讓花蓮慈濟醫院成為泌尿醫學的聖地,今年更達成錄影尿路動力學兩萬例的卓越紀錄,親力親為,用精準醫療解決患者的病苦。在這院慶這天,病友陳威仁一家特地從台南來到花蓮感謝郭漢崇醫師。
「從臉書上認識郭醫師,還救了我們這一家,很感謝郭醫師……」講完這段話就哽咽地郭錦香是陳威仁的妻子,因為在臉書上看到花蓮慈濟泌尿部的直播,進一步私訊郭漢崇醫師。郭醫師親切且詳細的回覆,讓郭錦香相當有信心,決定帶著先生來到花蓮慈院接受治療。帶了三個月導尿袋的陳威仁,經過郭漢崇醫師的檢查,找出其它醫院無法發現的病因,竟是膀胱頸失常。
得知多年無解的病因後,陳威仁說:「我心裡的大石放下來了,我傳訊息給我大姊,我大姊打電話回家給我爸爸,大家得知好消息後都很感動地哭了,郭醫師不只治好我的病,也救了我們全家,真的很感謝」。術後,郭漢崇持續關心,讓陳威仁直說:「郭醫師是我這輩子遇過最好的醫師。」
郭錦香跟慈濟還有一段因緣,當初花蓮慈院創院時,郭錦香與同學存錢一起合資捐贈了兩張病床。沒想到初次來到花蓮慈院求診,竟是因為先生的疾病。如今先生也被醫治好,讓郭錦香覺得是奇蹟出現。郭漢崇醫師謙虛地說,「身為一位醫者,能做的就是盡力把善知識傳出去,盡力去回答每個病患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一個人的難題。」
愛的傳遞、善的循環。郭漢崇醫師說,「三十年後,我還在這地方,約已經到期,但是 上人希望我留下來,再簽三十年,真的很開心, 上人希望我們做到有一天,不得已要離開時,還會到模擬醫學中心當無語良師,繼續奉獻。」他也期待學弟學妹用這樣子的心,在慈濟安定下來,學習 上人始終不懈的精神,完成慈濟醫療的志業。
◎深耕在地守護生命
圖:關山慈濟醫院院長張志芳送上祝福,也感謝多年來花蓮慈院持續的支援。(圖/楊國濱)
左圖:玉里慈院院長陳岩碧,透過影片感謝花蓮慈院長期支援。
右圖:玉里慈院副院長林志晏,錄製影片送上祝福。
從生活層面到國際化、創新醫療,花蓮慈院還有持續深耕在地守護生命。十九年前,花東縱谷從花蓮到台東這段將近兩百公里的道路上,急重症醫療相當缺乏,如果縱谷中的居民遇到車禍或重大疾病,只能往北送往花蓮市,或是往南送往台東市,遙遠的距離不只讓患者容易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也得花費更多力氣與死神拔河。
為了彌補這樣的醫療空缺,花蓮慈院醫療團隊支援玉里慈濟醫院十九年、關山慈濟醫院十八年,各科醫師每周一至兩次前往兩院支援,解決花蓮中南區民眾就醫的問題,光是一個月這兩地支援的里程數,可以繞地球三十七圈,服務人次共1,364,314。十八、九年來花蓮慈院、玉里慈院與關山慈院偏鄉深耕,已經成為花東鄉親的醫療守護者。
玉里慈院院長陳岩碧和副院長林志晏兩人,雖逢星期六,他們還持續守在醫院裡急診室和門診,無法前來參加花蓮慈院院慶,特別錄製影片,送上祝福。
關山慈院院長張志芳,親自到場獻上祝福,感謝花蓮慈院不辭辛勞持續支援至今,照顧缺乏醫療的東部,也說關山地區長期缺乏醫護人員,期待更多醫護人員投入支援。張志芳院長特別感恩心臟內科王志鴻副院長、朱新凱醫師以及胃腸科林振雄醫師,每星期都不畏風雨支援關山,服務東部地區民眾。
過去的一年,是勤耕福田、深植人文的一年,更是合心齊力衝刺創新研發、收穫滿滿的一年。花蓮慈院大家長林欣榮院長心中充滿感恩,「三十二年來,感恩全球慈濟人的鼎力護持,及花東鄉親的愛護,讓我們在此有服務及成長的機會。未來更是要同心協力,提供最高的服務品質,以及溫馨與親切的醫療照護。」一段話語定下不變的願景,也是花蓮慈院落地生根的宗旨。(撰文/江家瑜;攝影/楊國濱、人文真善美許榮輝師兄)
週一, 13 八月 2018 00:00
感恩心愛蔓延 溫馨醫病綿延不盡
「腳踏實地」是許多中風、脊椎損傷與動作障礙疾病患者的夢想,為了幫助病人能更快更好的恢復,花蓮慈濟醫院復健醫學部結合智慧醫療的概念,今年七月引進創新的行走復健機器人。復健醫學部主任梁忠詔表示,在科技的協助下,不光是希望能讓病人主動式參與復健,安全性、有效性都是團隊考量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