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後,土登從一開始的四肢無力、只能躺床的狀態。透過與職能治療師張琦,物理治療師魏于鈞、葉于瑞、李祐如每天不間斷的復健計畫,土登漸漸的能自己吃飯、下床、坐輪椅、如廁、在他人攙扶下走路、騎腳踏車,一直到後期,能用盲人杖走平路、爬樓梯。這一路的艱辛與努力,職能治療師張琦都看在眼裡。
職能治療師張琦說,剛接觸土登時,他很沉悶,看起來總是很疲憊,對任何事都沒有興趣。畢竟土登還是個「孩子」,雖然實際年齡17歲,病痛的枷鎖卻讓他困在發病時的12歲。但是,當他發現,自己的身體狀況越變越好,行動力、精神都好轉後,開始出現原本年紀該有的表現與生活態度。
現在的土登喜歡探索,也越來越調皮,原本都很認真復健,後來越來越「皮」,總是邊玩邊復健。「但是真的很高興,看到土登,出現這個年齡該有的樣子。」
圖:土登的復原狀況越來越好,住院後期由職能治療師張琦為土登進行復健治療。張琦老師說,病痛的枷鎖讓土登困在發病時的12歲。等到身體狀況越變越好,土登漸漸恢復年紀該有的表現與生活態度,甚至越來越「皮」呢。
花蓮慈院醫療團隊,醫病,也醫心。
不僅是體能上的好轉,土登的心境,也逐漸好轉。土登的媽媽說,土登自從生病後,很少開口講話,總是不快樂、不開心的樣子。來到花蓮慈院後,除了接受醫療診治,更感受到許多善良人給予的真心幫助。漸漸的,土登變了,話多了起來,心情也越來越好,喜歡找人聊天,四處「串門子」。媽媽說,是花蓮慈院醫療團隊,改變了土登。
職能治療師張琦也提醒,由於土登的右上肢較不靈敏,回到西藏後,仍要持續使用右上肢,達到活化腦部對應肢體功能的區域,逐步減輕後遺症。
圖:物理治療師魏于鈞為土登進行進行復健治療。
◎化解語言障礙
治療土登,「語言」是醫療團隊最急切需要面對的問題,藏語有多種方言,彼此之間並不能溝通,甚至需要兩位藏人一起翻譯,特別是在久美校長簽證期滿,返回西藏後,更是一大難題;但在智喜團體的接洽下,多位在臺的喇嘛、藏人,接棒來到花蓮承擔翻譯工作。
土登和母親說的是「康巴話」,會說康巴話的喇嘛,不闇中文;會說中文的藏人,說的卻是另一種「拉薩語」,不闇康巴話。因此,醫療團隊的每一句話,都先由闇中文的藏人翻成「拉薩語」,再由喇嘛翻成土登和媽媽熟悉的「康巴話」。為了達成醫病之間的共識,每一場對話,都需耗費兩倍以上的時間。
圖:外科加護病房護理人員認真學習藏文單字,以方便與土登進行簡單對話。
◎土登的求醫之路 家人志工全程作伴
身體逐漸的康復,土登自己很努力,寸步不離身邊的媽媽,與志工、醫療團隊的陪伴,更是土登強而有力的支持力量。在接受治療的兩個多月過程中,土登不只有媽媽、慈濟志工的愛與關心,更有久美校長、智喜團體的「小朱媽媽」(朱麗華女士)、「師父」(羅松喇嘛)以及許許多多藏人同胞的關懷,志工就近住在民宿裡,提供媽媽和土登無微不至的照顧。用滿滿的愛,守護著土登。
花蓮慈院常住志工顏惠美師姊還與土登約定,當土登能走路的時候,一定帶他去看海!原來,西藏是看不到海的,土登好希望能夠去海邊,感受海風;也讓媽媽看看美麗的大海。為了遵守承諾,土登認真的復健。
就在土登出院前幾天,顏惠美師姊依約帶著土登和媽媽來到七星潭。媽媽在土登耳邊說著,「我們現在在海邊、在海邊喔!」眼睛看不到海的土登,怎麼感受海的呢?「我認真地用耳朵聽海浪聲,用皮膚感受海風!」土登說。
最愛唱歌的土登,手握著石頭,打上節拍,唱起歌來,一首接著一首!眾人就這樣共度了充滿歡笑與回憶的海邊午後。
圖:西藏看不到大海,花蓮慈院常住志工顏惠美師姊依約,在土登出院前,帶著他和媽媽到七星潭看海!(照片由顏惠美師姊提供)
◎出院前 上人與醫療團隊殷殷祝福
土登的復原狀況良好,近三個月的療程後,終於可以出院!出院前兩天,土登在林欣榮院長、合心八樓神經外科病房護理長余佳倫的陪伴下,回到靜思精舍,向 上人親自獻上象徵藏族最高敬意的黃色哈達,表達感恩之意。 上人鼓勵土登,回到西藏後,仍然要持續復健,更要好好運用健康的身體,做好事、幫助他人。就是對醫療團隊、對所有幫助土登的人,最好的感恩。
祝福土登的出院前歡送會,也在出院前一天,於合心九樓溫馨舉辦,土登透過藏文祝福歌曲與舞蹈,向醫療團隊獻上感恩,也展現治療後的身體復原成果。還和醫療團隊一起,切下代表祝福的蛋糕。要接著趕去開刀的邱琮朗主任,臨別前,還俏皮的跟土登說:「謝謝你的蛋糕喔!我討很久了,終於吃到了!」
圖:土登出院前,花蓮慈院為他舉辦歡送會。林欣榮院長(左三)、神經外科邱琮朗主任(左一)、神經腫瘤科蘇泉發主任(左二)、合心八樓神經外科病房護理長余佳倫、常住志工顏惠美師姊與土登和母親共同切下象徵重生的蛋糕。
左圖:土登透過西藏傳統的舞蹈與歌聲,向醫療團隊獻上感恩與祝福,並展現治療後的身體復原成果。
右圖:要趕去開刀的邱琮朗主任,臨別前,還俏皮的跟土登說:「謝謝你的蛋糕喔!我討很久了,終於吃到了!」
邱主任說,未來,土登除了定期抽血檢查、定時服藥,以維持體內的內分泌變化;也希望能在半年後回診,確認身體的復原狀況。土登才17歲,未來的路還很遠、很長,在經歷病苦折磨後,遇到了多位生命中的貴人,花蓮慈院醫療團隊也為土登點亮了一盞心燈,指引的方向,通向希望。
六月十六日,土登順利出院,在花蓮慈院物理治療師魏于鈞的轉介下,到位於台北的愛盲基金會接受光感辨認、食衣住行的生活自理能力訓練、定向行動訓練……等,協助土登能自主感知外在環境的情況,安全的行走、搭乘交通工具,找回自主行動的能力,逐步能照顧自己,獨立生活。
(照片由智喜團體朱麗華女士提供)
三個月沒回家的土登,於六月二十七日順利抵達青海省省會西寧市。考量老家青海省玉樹州的高海拔(4500公尺),影響土登腦壓,不利身體回復,因此,久美校長安排土登先暫居於西寧市(海拔2000公尺),等到幾個月適應後,再回老家。青海省的慈濟志工一知道土登抵達的訊息,便驅車前往與土登、土登媽媽、久美校長見面,悉心了解土登在花蓮慈院的治療過程,並鼓勵土登堅持術後複健鍛煉,早日恢復。
(攝影/人文真善美李翔林)
九月初,西藏傳來好消息!目前還暫居在西寧市的土登,已經通過測驗,取得青海省唯一提供盲人教育的學校-「青海省特殊教育學校」的入學資格。土登,準備復學!
(照片由智喜團體朱麗華女士提供)
土登,花蓮慈院的醫療、志工團隊、西藏的家人、朋友、志工,所有關心著你的人,就像花蓮和西藏的山一樣,守護著你,直到永永遠遠。土登,加油!
ཐུབ་བསྟན་ནོར་བུ།སྙིང་སྟོབས་མ་ཞུམ་ཞུ།གང་མགྱོགས་དྲག་བའི་རེ་བ་ཡོད།
(土登昂布,祝福你,重獲堅強與精神。)
(撰文、攝影/魏瑋廷)
****************************************
◎後記◎
「心慈人善似觀音,醫德高尚比宇妥」(「宇妥」為藏醫古代神醫,堪比藏醫界的「華陀」)持續陪伴土登的久美校長,特地贈予花蓮慈院藏族傳統旗幟,感恩醫療團隊對土登治療的用心與治療。
「土登是個特別可愛的孩子!」憶起還是小學時期的小土登,久美校長臉上滿是笑容。土登之前就讀的小學,「珍秦鎮中心寄校」,是所寄宿學校,孩子們除了寒、暑假外,一年中有九個月都在學校,一起生活著。全校師生約八百人,感情特別緊密而融洽,老師的角色,白天教書,晚上就陪伴孩子們,大夥兒一起玩耍、跳舞,既是老師、又身兼父母與保母的角色。
當時的小土登還是表演團體的ㄧ員呢!那是一團共七人的「哲嘎」表體團體,「哲嘎」,是一種說唱式的表演,是藏族最傳統的藝術。久美校長說,「活潑、可愛、好動!」的土登,感恩花蓮慈院的仁心仁術醫治,讓被病苦久困的土登能重展笑顏。
就如同他的名字一般,土登昂布-稀世珍寶,如同天上的太陽一般燦爛! 「我默默祈禱,願上天能眷顧這個陽光燦爛的男孩,能夠迎來他生命的『春暖花開』。」
※久美校長致花蓮慈院感恩手書:
尊敬的各位朋友: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
17歲的土登經歷著他人生中一次最重要的手術。
從海拔4500米的青藏高原,一路南行,我們經歷了很多,終於到達臺灣,一切的艱辛曲折、委曲求全、風雨兼程,為的就是今天。不能否認,此刻,我們充滿所有的期待。
此刻,在手術室外,我們都焦急地期待著手術的結果,畢竟,一個孩子一生的命運,就在此時決定。
我明白,人的一生,可以做得其實很少,我只能默默祈禱,願上天能眷顧這個陽光燦爛的男孩,能夠迎來他生命的“春暖花開”。
我也明白,人的人生,可以做的其實很多,畢竟,不論結果如何,我們都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溫暖了一個倍受命運摧殘的孩子和母親脆弱的心靈。
本來,我們互不相識,
本來,我們遠隔千山萬水,
本來,我們僅是形同陌路,
但是,是你們的愛心、善良、熱情、慈愛、對生命的憐憫,
讓我們遠隔千山萬水的不同民族的同胞,在今天彼此相識、相認、相待。
佛說:一切有為法,儘是因緣合和,緣起時起,緣盡還無,不外如是。
此刻,我想感謝所有幫助土登的善良的人們,我想對你們說,“無論結果如何,你們的無私奉獻,就是我們心中的活菩薩,願我們保持善良,為了更多眾生的離苦,盡自己所能,在生命中的每一刻,去幫助所有需要幫助的人們!”
久美
《國際個案-土登昂布》系列日誌(三之一)《個案故事篇》──從青藏高原到花蓮 西藏青年跨海求醫
《國際個案-土登昂布》系列日誌(三之二)《醫療過程篇》──七次手術考驗不斷 為一線希望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