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緩和 國際專家齊分享
左:謝至鎠醫師分享臺灣及心蓮的安寧療護;右:新加坡的潘永雄教授。
「歡迎貴賓和學員來到這裡,參與國際性的安寧療護會議……希望人人健康快樂地活著,真的到生命末期時能得到安詳的過程。」林院長接著以英語簡單表達對外賓學者的歡迎。基金會林碧玉副總執行長致詞:「今年是我們安寧緩和照護二十年,回顧二十年前,臺灣的安寧照護觀念和現在是迴然不同。末期病人本來以為心蓮病房是聚集等待死亡的地方,後來才發現這裡是人間淨土,在這裡病痛得到減緩,心靈也有了依止……」林副總也強調宗教師以及心理師,對於安寧療護的重要性。
◎慈濟心蓮,臺灣安寧深入社區
臺灣安寧照顧協會邱世哲理事長、臺灣安寧照顧基金會林怡吟執行長、安寧緩和醫學會蔡世滋理事長、安寧緩和護理學會蘇逸玲理事長也分別上臺致詞,一致談到花蓮從慈濟醫院設有心蓮病房後,這二十年來對臺灣安寧照護的推動,是一大助力,功不可沒。
在張智容護理長以五分鐘影片帶大家飛快地回顧心蓮病房二十年之後,由家庭醫學科謝至鎠醫師開始主講今日第一堂課──臺灣安寧療護發展及心蓮展望。
「我到心蓮十年了,剛看了影片片段,真的很有感觸,心蓮(病房)的成長自己都有參與,人生最精華的十年也在這邊了!」在學員的笑聲中,謝至鎠醫師帶大家走入臺灣在安寧緩和醫療的成果與改變。「生命末期照護品質的全球比較,2010年,臺灣是全球第14名,亞洲第一,到了2015年,仍是亞洲第一,而全球排名則進步到第6名。這五年當中,我們做了什麼事情,能有這麼大的進步?」
「2010年的評比時,臺灣的末期照護在社區、民眾的可近性方面是分數比較低的,表示社區的民眾比較沒有機會得到安寧緩和的照護,經過五年後,我們在社區的評比反而是全球最高的!因為有了國家政策配合,發展社區安寧服務系統、條例法規的修改配合,各方的觀念宣導,各相關機構的投入推動,才有了這樣長足的進步。」
在五十分鐘的演講,謝醫師詳細說明了臺灣的安寧發展歷史,以及花蓮慈院心蓮病房的發展重點,包含讓老人在安養照護機構也能有機會善終,醫病決策共享模式(SDM)、預立醫療照護計畫(ACP),以及雲端系統結合社區安寧療護、與急重症病房合作發展安寧療護等等,建造病人與家屬、醫療團隊、政府及健保三贏的未來。
◎新加坡:安寧成為必修課
新加坡大學潘永雄(Edward Poon)教授,太和觀醫院護理部主任、新加坡護理學會安寧緩和主席,受邀分享新加坡的安寧緩和療護經驗,他一上臺就說:「謝醫師的臺灣經驗,就是我要說的,他已經把我要說的都說完了。」可見在新加坡推動安寧療護,也是走過類似的路才到如今成為世界認可的品質。所以潘教授說:「他要說說在新加坡目前碰到的一些議題。」
「Singapore is a “fine” country.」潘永雄教授說了一句雙關語,「新加坡是個『好』國家,但也是個『愛罰錢』的國家」,政府規定所有的安養中心、社區醫院都要配備安寧病床,即使一床也算,如果做不到就要受罰,所以所有機構要想辦法符合。他也提到新加坡的醫學生開始要有安寧基礎的必修課,而到了2017年會有「安寧護理」的學位。潘教授也說到因為人口結構的改變,新加坡人已經無法期待回家善終,因為不一定有子嗣,而可能希望在機構能有善終。
潘教授也提及新加坡善用資訊與網路來推廣安寧觀念,並現場播放了幾支影片,而且歡迎大家轉用,全部是免費的,且影片各有特色,其中一支倍受歡迎、以老年人唱臺語饒舌的「來吧,敢講死,死都要講」活潑而且「俗而有力」,搏得滿堂喝彩。
◎美國:推動「維持生命治療醫囑」(POLST)
美國的艾瑞克‧佛羅姆醫師演講。
接著由美國奧勒崗健康與科學大學緩和醫療照護主任,艾瑞克‧佛羅姆醫師(Erik K. Fromme)演講。「我很高興接受王英偉醫師的邀請前來演講,昨天有幸參觀慈濟醫院的心蓮病房,我感受到的是世界級的安寧品質,我也跟著去一趟居家訪視,對於你們所提供的照護品質,非常讚歎。」「這場演講,我會分兩部分,先讓大家對美國的安寧照護有一個全貌的了解,第二部分則談談美國安寧療護的未來。」
佛羅姆醫師先以一張美國喬治華盛頓總統往生的畫作才呈現在1930以前,美國人都是在家死亡,之後到了1960則大多在醫院死亡,美國在1960年代推動CPR急救,到了1970年代開始推動不急救同意書(DNR),所以其後美國人在家死亡的比例又回升了。現在,美國人平均有六成有接受過安寧療護,而且以居家的安寧為主。
佛羅姆醫師提到,「有些其他科的醫師很不懂得跟病人談死亡,所以轉介給我們科,而有些醫師則是覺得轉給我們科比較方便,他可以節省時間。能有這麼高的轉介率我們也很開心,但這樣下來也會不勝負荷,應該要有更好的方法,我們希望所有科別的醫護都能更了解安寧緩和醫療,能及早讓病人有準備。」
關於美國安寧療護的未來,佛羅姆醫師著重在POLST(維持生命治療醫囑)的推動,因為這是比「預立醫療指示(ACP)」更適合病人的,因為「預立醫療指示」是當病人瀕死或永久性昏迷時才適用,而POLST則是當醫師覺得病人的病可能狀況不佳,在將來一年內有死亡的可能性就可以適用。所以當佛羅姆醫師在心蓮病房參觀時看到已經在使用POLST,感到很驚訝也很高興。
◎悲傷輔導工作坊
下午課程由香港大學周燕雯副教授主講,也教學員實作一些技巧。
悲傷輔導,是安寧緩和工作者非常需要具備的能力,下午的兩堂課程都是由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的周燕雯副教授主講,前一堂是「善別關顧(一)ADAPTS模式:喪親者的評估與個別介入」,第二堂是喪親團體的部分,周副教授除了分享學理,也帶入個案經驗,也請學員站起來動一動,教大家一些個人擺脫悲傷的小方法。前後三個小時的學程,讓所有學員很快地進入,學習到的技巧與法則,對實務上有很大的幫助。
課程在下午五點前結束,因為,心蓮二十周年的感恩會即將開始。(文/醫療法人人文傳播室黃秋惠、攝影/醫療法人人文傳播室李玉如)
週二, 09 八月 2016 00:00
安寧緩和 國際專家齊分享
慈濟護理暨安寧緩和國際研討會為期四天,八月四、五日的主題為安寧緩和醫療,由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為課程致詞揭開序幕。八點四十分不到,全院學術演講「網路媒體應用與危機管理」才剛結束,護理暨安寧緩和國際研討會的學員已陸續進入協力會議室,準備開始第二日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