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17 八月 2020 08:48

三生「三四」相約慈濟 花蓮慈濟醫院向35年邁進

花蓮慈濟醫院八月十七日歡度三十四歲的生日,十五日上午,花蓮慈濟醫院舉辦院慶大會,醫護、行政與慈濟志工,齊聚花蓮慈院,回顧34年來的點點滴滴

圖說:花蓮慈濟醫院八月十七日歡度三十四歲的生日,十五日上午,花蓮慈濟醫院舉辦院慶大會,醫護、行政與慈濟志工,齊聚花蓮慈院,回顧34年來的點點滴滴。

  花蓮慈濟醫院八月十七日歡度三十四歲的生日。花蓮慈濟醫院自1986年啟業至今,守護花東鄉親三十四年,醫護團隊不僅提供急重症救護,也深入社區推動健康促進。

十五日上午,花蓮慈濟醫院舉辦院慶大會,醫護、行政與慈濟志工,齊聚花蓮慈院,回顧34年來的點點滴滴。院方特別表揚服務10年、20年、30年的資深同仁,期許大家繼續以視病如親的精神,守護患者。

  在院慶大會中,除了同仁之外,靜思精舍師父、健保署東區業務組長李名玉、花蓮縣衛生局局長朱家祥、花蓮縣消防局局長林文瑞、花蓮縣醫師公會理事長鄒永宏、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林俊龍、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王本榮、花蓮慈濟醫院名譽院長陳英和、關山慈濟醫院院長張志芳、慈濟大學顏瑞鴻副校長,以及來自寮國慈善個案與花東鄉親、家屬外,院慶大會現場也透過《花蓮慈濟醫院臉書粉絲專頁》與超過六千位民眾一起即時見證這個充滿祝福與感恩的日子。

 

◎堅持初衷盡本分 走過三十不忘初衷

三十四年來,不只是醫師、護理師「生根」花蓮,院慶大會當天也特別表揚二十四位服務滿三十年的醫師、護理、醫技、藥師與行政同仁  五十七位二十年的資深員工

圖說:三十四年來,不只是醫師、護理師「生根」花蓮,院慶大會當天也特別表揚二十四位服務滿三十年的醫師、護理、醫技、藥師與行政外,還有五十七位二十年的資深員工、五十一位十年的資深員工與十大傑出優良同仁。

  醫治貧病的願從未改變,1986年花蓮慈濟醫院啟業,當時花蓮醫療人才招募不易,一九九0年在臺大醫院受完病理專科醫師訓練的解剖病理科主任許永祥醫師,三十年來始終堅持在病理醫學科這條道路上,與同事及學生們找出包含狂犬病、狂牛症、SARS、恙蟲病、P-ANCA引起的血管炎、極罕見的血管內淋巴瘤、……等檢驗方式或經驗,成為了許多疾病「千金難買的早知道」,讓醫師在治療疾病時更有把握!而骨科醫師于載九與許世祥自台大醫院完成骨科住院醫師訓練後,也義不容辭來到花蓮慈濟醫院加入骨科團隊,三十年來,精湛醫術改寫患者的人生。

 

◎以病為師 許永祥的病理醫學之路

1990年七月就到花蓮慈院服務的解剖病理科主任許永祥,走在這條看似「沉默」的病理醫學科之路,一做超過三十年  臺灣第一例狂牛病病理解剖,就是在他手中完成

圖說:1990年七月就到花蓮慈院服務的解剖病理科主任許永祥,走在這條看似「沉默」的病理醫學科之路,一做超過三十年。而臺灣第一例狂牛病病理解剖,就是在他手中完成。

  「因緣來時,歡喜接受。」1990年七月就到花蓮慈院服務的解剖病理科主任許永祥,走在這條看似「沉默」的病理醫學科之路,一做超過三十年。許永祥在臺大醫院接受完病理專科醫師訓練後,老師說「台大沒有位置,只有慈濟有主治醫師缺要不要去?」,他就說「Yes, I do」,但年輕的他,心裏很惶恐,幸好台大醫院每星期派兩個老師來幫忙,第八年時,他終於跟老師說他可以獨立了。而臺灣第一例狂牛病病理解剖,就是在他手中完成。

  外科病理,從收件到製作成標本,中間需要經過許多道手續,大型個案大約需要四天的時間,小型個案也要兩天,如果是急件,以癌症病患為例,醫師在開刀房送出病理冷凍切片之後,病理科醫師必須20~30分鐘內完成,並且做出判斷,而這個判斷將對醫師的治療方式影響很大,大到是否要切除病人的器官!所以,許永祥說,「我不能讓病人懸而未決」!

  就像病理解剖的結果,能讓之後的醫師面對同樣病症時不會後悔,可以更有把握做出正確決定一樣,許永祥表示,來到花蓮,三十年的青春全奉獻給花蓮,他也不會後悔。這三十年來累積的三百四十二個病例,許永祥都印象深刻!包含臺灣第一例狂牛症、境外狂犬病、鉤端螺旋體、……等,還有2003年的SARS疑似案例,當時病人早上送醫,晚上就死亡,許永祥說:「印象中承擔東區防疫指揮官的李仁智主任問我說,敢做嗎?我就回他,做啊,為什麼不做?」

  為了避免解剖中造成感染擴散,當時從口罩、隔離衣到空調等層層防護措施,都必須嚴格把關,在壓力與悶熱的隔離衣中,經過90分鐘順利完成病理解剖後,全身上下也都被汗水浸溼,所幸證實不是SARS個案,因此解除了當時的危機。

  「身為病理科醫師,我要特別感謝大體老師的無私付出!」許永祥表示,大體老師的付出,除了讓醫學生、醫師練習臨床技術,其實每個無語良師的「身教」更是病理科醫師寶貴的經驗。在許永祥特別有印象的個案,其中一位就是魏杏芬師姊,後來在病理解剖的時候,許永祥將之前學生時代參加過臺大第一千次臨床病理討論會的經驗作結合,當時的臨床病理討論會,分享了全臺灣第一例的血管內淋巴瘤,有了那次的經驗,再經過病理解剖確認,魏杏芬師姊罹患的就是血管內淋巴瘤,也是全臺灣的第二例個案。

  就因為魏杏芬師姊無私成就大體老師,許永祥說,後來有一位慈大醫學系畢業的同學告訴他,在長庚醫院皮膚科服務的時候,因為參與了許主任主持的臨床病理討論會,正好當時的大體老師就是魏杏芬師姊,因此診斷時有了警覺,所以,救回了一個同樣罹患血管內淋巴瘤的個案。

 

◎平凡中的堅持 向雅玲的護理專業與初衷

服務滿三十年的神經外科專科護理師向雅玲,自護專畢業後便投身於病人照護,從護理師到專科助理,由專科助理到專科護理師,「永遠把病人放在第一位」是向雅玲不變的理念,也因而深獲醫護同仁的肯定  服務滿三十年的神經外科專科護理師向雅玲,自護專畢業後便投身於病人照護,從護理師到專科助理,由專科助理到專科護理師,「永遠把病人放在第一位」是向雅玲不變的理念,也因而深獲醫護同仁的肯定

圖說:服務滿三十年的神經外科專科護理師向雅玲,自護專畢業後便投身於病人照護,從護理師到專科助理,由專科助理到專科護理師,「永遠把病人放在第一位」是向雅玲不變的理念,也因而深獲醫護同仁的肯定。

  而另一位服務滿三十年的神經外科專科護理師向雅玲,自護專畢業後便投身於病人照護,從護理師到專科助理,由專科助理到專科護理師,雖然工作職責從執行繁雜的醫令及常規護理中轉變為醫師身旁的重要左右手,「永遠把病人放在第一位」是向雅玲不變的理念,也因而深獲醫護同仁的肯定。

  向雅玲回顧曾照顧過的一位腦瘤小弟弟,父母親帶著他從南部慕名到花蓮慈院求醫,醫療團隊的盡心盡力讓他們感動不已,尤其是看到向雅玲上班時,小弟弟的爸爸都會說:「有妳在很好,很怕妳不在。」治療暫告個段落後,他們出院返回南部,之後病情再度變化,家屬原執意要把小弟弟送回來治療,但孩子已禁不起路途巔簸,醫療團隊改以網路互動方式,提供給家屬最好 的建議及心理支持。即使小弟弟已經離世,每年過年還是會收到他父親傳來的問候簡訊。向雅玲提起,那分溫暖的感動總在心田迴盪。

  三十四年來,不只是醫師、護理師「生根」花蓮,院慶大會當天也特別表揚二十四位服務滿三十年的醫師、護理、醫技、藥師與行政外,還有五十七位二十年的資深員工、五十一位十年的資深員工與十大傑出優良同仁。院長林欣榮表示,感恩醫護、醫技同仁及慈濟志工等人一路上護持著花蓮慈院;醫院約有五成的護理同仁自慈濟科技大學畢業,更多來自花蓮慈院培育的醫師、護理、醫技等人才,分別在宜蘭、花蓮、臺東,甚至臺灣各縣市的醫療院所服務。

 

◎練兵千日 用在「疫」時

在院慶大會中吳彬安副院長(左)與感染控制室組長江惠莉(右)代表感恩同仁持續守護在防疫最前線
圖說:在院慶大會中吳彬安副院長(左)與感染控制室組長江惠莉(右)代表感恩同仁持續守護在防疫最前線。

  相較以往,今年新春因新冠肺炎疫情升溫,相對不平安。從今年一月廿日,疾病管制署宣布成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花蓮慈濟醫院隨即在隔天日同步啟動防疫工作,戒慎守護民眾的健康。包括實施門禁管制進入醫院的每個人,都需要配戴口罩,通過體溫量測,並消毒清潔雙手措施。還有同仁、退休同仁陸續與志工投入門禁管理的值勤行列,特別是設在急診的篩檢站,運作得宜,使門診病人就醫得以順暢,並獲得保障。藥學部友善連續處方病人的「藥來速」取藥,亦自二月廿四日起施行。

花蓮慈院首創行動負壓採檢站,不需要直接接觸到看診民眾,就可以完成包含抽血在內等許多檢體的採集工作  花蓮慈院首創行動負壓採檢站,不需要直接接觸到看診民眾,就可以完成包含抽血在內等許多檢體的採集工作

左圖:花蓮慈院首創行動負壓採檢站,不需要直接接觸到看診民眾,就可以完成包含抽血在內等許多檢體的採集工作。
右圖:疫情期間,同仁、退休同仁陸續與志工投入門禁管理的值勤行列。

  花蓮慈院配合衛生福利部政策落實防疫工作進行防疫布署,八個月來從防疫物資準備、到設置one way檢疫動線、首創行動負壓採檢站、病房採檢擋板、行動負壓裝置,還有包含醫護人員與清潔人員的專責分組分班規劃,更攜手研發「收納型防疫罩」與HEPA呼吸道處置技術,可以使新冠肺炎疑似個案從消防救護隊送進醫院後到接受治療過程,這項研究成果也將發表,分享給全球各醫療體系。

  「醫護人員也是人,還是醫院珍貴的同仁!」吳彬安副院長表示,真的很感恩所有同仁與志工的支持,讓我們能持續守護在防疫最前線,積極的應變所有可能發生的狀況。感染控制室組長江惠莉也分享,在醫院服務二十多年,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真的是第一次感受到「壓力」,但壓力有多大,感恩就有多深,感恩第一線的臨床照護到後勤補給,各醫療單位合和互協的堅守「守護生命」的崗位,為防疫而努力,真的很感恩。

 

◎防疫健康新生活 慈濟醫療做先鋒

防疫工作是一場不容輕忽的持久戰,花蓮慈院更加強推動「素食」生活理念,護生護心護健康,由營養科主任劉詩玉(左)與慈濟醫院志工顏靜曦(右)分享如何推素勸素落實防疫健康新生活

圖說:防疫工作是一場不容輕忽的持久戰,花蓮慈院更加強推動「素食」生活理念,護生護心護健康,由營養科主任劉詩玉(左)與慈濟醫院志工顏靜曦(右)分享如何推素勸素落實防疫健康新生活。

  在新冠肺炎疫苗等解藥未出爐之前,防疫工作是一場不容輕忽的持久戰。花蓮慈院更加強推動「素食」生活理念,護生護心護健康,並響應慈濟基金會發起全球祈禱、茹素活動。為鼓勵更多人茹素,從二月初防疫期間醫療志工「呷菜‧加菜」揭開序幕,三月響應慈濟大學「蔬食 go easy」,六月至八月串聯「素醫素‧很健康」系列直播,七月「蔬福食堂」開張分享美味蔬食,九月將轉型由營養師與醫院供膳組教同仁如何烹煮健康蔬食。醫務部吳雅汝主任發願響應鼓勵帶動院內醫師茹素,護理部更是全面推動「護理一人一餐素」,推素勸素落實防疫健康新生活。

從二月初防疫期間醫療志工為同仁準備「呷菜‧加菜」了,讓同仁了解素食的美味也能體會素食的好處  從二月初防疫期間醫療志工為同仁準備「呷菜‧加菜」了,讓同仁了解素食的美味也能體會素食的好處

圖說:從二月初防疫期間醫療志工為同仁準備「呷菜‧加菜」了,讓同仁了解素食的美味也能體會素食的好處。

  除了院內推素外,營養科把握大大小小對外推廣分享健康蔬食新觀念,而花蓮東區健保署更是響應訂購供膳組製作的蔬素便當,在疫情嚴峻期間,讓健康習慣深植人心。慈濟醫院志工顏靜曦表示,多一人吃素,就能讓多一人了解素食的美味,希望較少接觸素食的人,也能體會素食的好處,從茹素培養慈悲心,共同愛護大地。

  視病猶親34年如一日,花蓮慈濟醫院堅持高品質的人本醫療。林欣榮院長表示,儘管今年的上半年,全球籠罩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恐懼中,但相對安全平安的我們,除了感恩,在「人才培育與品質提升」上更是不容懈怠。特別是臨床新藥實驗上,惡性腦瘤新藥人體試驗已完成十二例。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腦中風人體實驗也已進入第二期。另外一般外科也將開始有關肝硬化及胰臟癌新藥第二期的人體實驗。最後他也勉勵全院同仁,用「愛」守護生命、守護健康,也用「愛」提升品質及創新,「愛」照顧病人及家屬,還要跟上慈善的腳步國際化,用愛發揮良能。(圖/楊國濱、許榮輝)

閱讀 42 次數

聯絡我們

地址: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7號
總機 Tel.:03-8561825 分機:9
人工掛號:03-8578600

顧客意見專線:03-8564656
服務台:03-8574885
健檢轉診服務:03-8574885

諮詢管道

美容諮詢:03-8561825分機13030
預防醫學中心諮詢:03-8561825分機12949
健康諮詢專線:03-8562016
愛滋病匿名篩檢諮詢專線:03-8463989
藥物諮詢專線:03-8574349

意見反應:help_scl@tzuchi.com.tw


訂閱電子報